这家快时尚巨头揭开的“总部经济”真相:注册地≠价值地 英国财政部最近宣布,不再持有NatWest银行(也就是以前的皇家苏格兰银行)股份,彻底结束了对这家银行长达17年的“国有化”时期。同时,英国也准备放松金融监管,希望为经济注入一些活力。别看这条消息和企业总部没什么关系,但其实透露出一个趋势:不管是制度设计还是资本市场,都开始从“看上去很美”的表面,重新关注起企业真实的运作和基本面了。 说到“总部经济”,许多城市喜欢把某个知名企业的“总部”拉进来,加上各种优惠政策、招商活动层出不穷,目标就是让企业把注册地或者法人挂到本地。可问题是,这种“总部”,往往只是一个壳。真正的运营、团队、技术,可能根本不在那儿。于是,就有了“数据好看,产业落空”的尴尬局面。 有分析文章提到,Shein就是这种“总部幻觉”的典型例子。虽然对外打着“总部在新加坡”的旗号,但Shein的主要运营团队其实一直在广州。注册公司Roadget挂在新加坡,听起来国际范十足,资本市场也更买账。 但现实是,Shein在广州还有1.6万多名员工,是靠中国的供应链和人力支撑起来的。说白了,新加坡拿到了“名分”,广州承担了“实务”。 这种“名在外、身在内”的安排,看上去聪明,实际却会误导政策和资源分配。如果政府还是以“注册在哪”来判断企业价值,就很容易把钱花错地方,把政策给错对象。而现在包括英国、印度在内的国家,都在试图调整规则,把注意力重新放到企业到底有没有真正落地运营、有没有带来可持续产出上。 “总部”不该只是地图上的一个点,更应该是企业战略和价值的核心。只有当政策能分清“登记地”和“实际地”的差别,地方发展才能不被幻象牵着走,真正建立起经得起推敲的产业基础。Shein这个案例,其实就是个很好的提醒。
这家快时尚巨头揭开的“总部经济”真相:注册地≠价值地 英国财政部最近宣布,不
挥剑科技
2025-06-29 20:33:25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