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2年,守寡三年,已经49岁的李清照,嫁给了小她19岁的张汝舟,刚刚圆房就被他掐住脖子,张汝舟双目赤红,咆哮着:“你在说什么!”李清照差点喘不过气来。她万没想到,自己等待三年的“新生”,竟是万丈深渊的开始。 李清照,1084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号易安居士,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她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与苏轼等文人交好,家中藏书丰富。母亲王氏出自名门,文学修养深厚。李清照自幼聪颖,少女时期便以清丽婉约的词作闻名,如《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展现其细腻才情。1101年,18岁的她嫁给赵明诚,两人志趣相投,共同搜集金石文物,整理《金石录》。他们在书斋中鉴赏古籍、碑刻,生活充满学术与艺术的乐趣。 靖康之变后,北宋覆灭,金兵南侵,李清照与赵明诚被迫南渡,生活陷入动荡。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病逝,李清照痛失挚爱,独自带着十五车文物辗转江南。她在洪州、剡州、越州等地躲避战乱,文物多有散失,生活艰难。守寡三年,她身心俱疲,既要保全性命,又要守护丈夫的珍贵收藏。1132年,49岁的她在绍兴遇到张汝舟。此人自称赵明诚同窗,谈吐斯文,熟悉金石学。她以为他能助她守护文物,不顾世俗非议,与他成婚,却未料这场婚姻是一场骗局的开端。 1132年,李清照在绍兴再嫁张汝舟。她希望这段婚姻能带来依靠,但新婚之夜,张汝舟便暴露了真实目的。他质问李清照关于赵明诚留下的玉壶藏处,态度凶狠,动手掐住她的脖子,使她几乎窒息。此后,他开始翻箱倒柜,搜寻文物,甚至撕毁李清照的诗稿。他的行为愈发粗暴,推搡、辱骂,甚至拳脚相加,完全撕下了斯文的外衣。 李清照很快发现,张汝舟并非赵明诚的同窗。他对《金石录》的了解漏洞百出,所谓金石学知识不过是东拼西凑的谎言。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与御医王继先有勾结。此人曾试图以高价购买李清照的文物,被她拒绝,如今通过张汝舟的婚姻,用更卑劣的手段谋夺她的收藏。张汝舟的真实身份是一个靠伪造履历混迹官场的骗子,早年曾因科举舞弊获取官职。他觊觎的不是李清照的才华,而是她与赵明诚毕生搜集的珍贵文物。 这场婚姻持续不到数月,李清照便无法忍受张汝舟的暴行。她查阅他的文书,找到了他伪造科举履历的证据,决定以“妄增举数入官”的罪名告发他。这一罪名在宋代属重罪,可导致流放甚至更严重的惩罚。李清照明知妻子告夫会让自己也受罚,仍选择了反击,展现了她保护文物的决心。 李清照在绍兴二年九月向官府递交状纸,告发张汝舟科举舞弊。衙门官员对这位瘦弱女子的举动感到惊讶。张汝舟在公堂上狡辩,怒骂李清照忘恩负义,但证据确凿,他的罪行被查实。他被判流放柳州,官职尽失,彻底沦为阶下囚。根据宋代法律,“夫编管,妻可离”,李清照得以离婚,保住了文物。 然而,宋代律法规定,妻子告夫即使胜诉,也须服刑两年。李清照被押入绍兴牢房,关押九日,身体虚弱不堪。幸而赵明诚的亲戚、翰林学士綦崇礼上书皇帝,恳请赦免,她才提前获释。她出狱时,头发花白,手持一封写给綦崇礼的谢信,字迹工整,充满感激。这场婚姻仅维持三个月,却让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出狱后,李清照独自生活,倾尽心力整理《金石录》。她搬到建康,案头堆满碑拓和古籍,逐页校对,补全丈夫未竟之作。1143年,59岁的她将这部巨著献给朝廷,完成了赵明诚的遗志。她再未提及婚姻,独居至1155年去世。她的词作如《声声慢》流传千古,《金石录》成为金石学里程碑。她曾说:“人若不识真伪,怎配谈传承?”她的晚年虽坎坷,却以坚韧和才华书写了不朽的篇章。
1132年,守寡三年,已经49岁的李清照,嫁给了小她19岁的张汝舟,刚刚圆房就被
混沌于浮云
2025-06-25 19:33:3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