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匈奴那么强大,汉武帝就杀了10多万人,为何匈奴从此一蹶不振?

10万人放在中原王朝根本就算不了什么,但是放在当时的草原,那可是严重伤元气的事情。除此之外,还产生了一系列连锁效应,实际

10万人放在中原王朝根本就算不了什么,但是放在当时的草原,那可是严重伤元气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产生了一系列连锁效应,实际减少的人口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自从马邑之围后,汉匈之间结束了维持了几十年的相对和平局面,双方正式进入战争状态。

汉匈之间的较量,并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还有经济上的封锁,是全方位的国力对耗。

以往草原上出现灾害天气时,匈奴会通过南下劫掠,夺取粮食等物资,度过困难时期。

如今边境口岸的交易都停止,匈奴需要的中原盐铁难以进入草原。

草原上没有什么积蓄,随着战争和天灾,牲畜更容易死亡的同时,繁殖上也受到影响。

中原王朝就不同了,农耕文明更容易积蓄粮草,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除了朝廷富裕,还有藏富于民。

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的聚敛钱财,维持战争消耗,通过迁徙富商和流民巩固边疆,匈奴能够钻的空子越来越少。

战场上的失利,除了直接让匈奴丧失最有战斗力的人口、牛羊积蓄等,还失去了产出比较高的河西走廊和河南地,迁往更寒冷、产出更少的漠北地区。

除此之外,连续不断的战场失败,还让不少匈奴投降汉朝,进一步减弱了匈奴的实力。

在草原上,人口一旦大量损失,就很难快速恢复,这和草原上的生活生产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草原游牧民族是不断迁移的,新出生的小孩儿长到十几岁才能骑马放牧,在此之前根本就产生不了劳动力,牧场的迁徙过程中,幼小的孩子都是负担。

包括在怀孕期间的女人,至少好几个月不能参与到骑马放牧生产中。

草原上的危险也比较多,不管是狼等食肉动物的直接威胁,还是牛马和羊的踩踏威胁,无时无刻都在威胁幼童的生长,养育一个孩子,草原上的家长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成本。

这些都限制了草原人口的恢复和发展。

农耕文明就不同了,成熟的农耕区没有野兽出没,孩子的危险因素比较少。

在那个年代,只要天下太平,能够吃饱喝足,白天完成农耕的人们,晚上并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夜幕降临,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最好的娱乐,出生人口也比较多。

男耕女织的社会,女人除了生孩子前后那一两个月,其他时间也可以参加到生产活动中,怀孕并不影响在家里织布做手工。

大孩子长到五六岁,就可以辅助爹娘干农活,大孩子还可以带弟弟妹妹们,并不需要家长付出太多的精力照看。

所以,同样的恢复期,汉初能从人口锐减到汉武帝时期人口充足,又从汉武帝后期人口消耗后,仅仅经过昭宣中兴又可以大军征讨匈奴。

但草原上的匈奴,却很难再恢复,自从被汉武帝连续出击后,就雄风不再,从此一蹶不振。

对此,大家认为呢?

评论列表

亲亲我的宝贝
亲亲我的宝贝 8
2025-11-14 11:36
汉人王朝几千万人口,损失百把万男人不会大伤元气。而游牧民族最大的死穴就是人口太少,最多上百万,大部分都是几十万人口,死亡个十万精壮汉子,就会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忆ン卿面 回复 11-18 11:23
游牧民族人口繁殖的成本高,上限低。农耕民族人口繁殖的成本低,上限高,更重要的庞大的人口基数诞生了高等文明从而对低等文明形成碾压趋势。

用户10xxx85
用户10xxx85 8
2025-11-18 17:30
汉跟匈奴的战争一个是为了生活的更好,一个是为了民族生存,从开始就不是在一个维度上
曾鹏
曾鹏 5
2025-11-14 08:07
部落联盟是没有高度中央集权呢,有好处,大家伙着整,损失太大,大家一拍两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