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在世,与人相处,总逃不掉各种关系。
各种关系里,婆媳关系从古至今,甚是微妙。
处理好了,就是家和万事兴,处理不好,就是鸡犬不宁。
我婚龄10年+,与公婆同住5年+,我自认很幸运,遇到了很好的公婆,他们善良朴实,相处不费力,没有什么不好的体验。
从我浅薄的经历来看,发现婆媳相处,透露着猫系人生的意味,一点点思考,与你分享。
互尊重
是大前提。我们本无关系,因为她的儿子,我们有了很深的关系。
两代人之间的相处,会有很多磨合,这再正常不过。
即使是一个地方的,大方向上不会有太多差异,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饮食口味,还是会存在。
我从小的饮食,除了羊肉串和涮羊肉,基本不吃羊肉,嫌弃膻味。
我婆婆一家人,很爱吃羊肉。
知道我不爱吃羊肉,涉及羊肉的饭,我婆婆一般都会另外准备饭菜,很尊重我的饮食习惯。
偶尔,她也会让我试试她们这的羊肉,给我说,这的羊肉基本没啥膻味,多尝试,也许慢慢你会喜欢上羊肉。
没有硬逼我吃,而是给我时间,慢慢适应,自己体会,这不,这么多年了,我已经喜欢上所有关于羊肉的餐食,欲罢不能。
我感谢婆婆对我的体谅,将心比心,我也学着体谅她。
我婆婆厨艺很好,这方面我是零经验,步入婚姻后,一切从零开始学,因为我们住在一起,婆婆很多时候教我怎么做饭。
刀拿不稳,主菜切的太长,配菜更是切的参差不齐,被嫌弃是常有的事儿。
不过,我也理解婆婆,她也是这样一点点学起来的,她担心我们这个小家庭不能好好吃饭,不能总是点外卖吧。
再一个,我也想学做饭,既然不会,咱就低下头来学吧。
淡相处
更舒服,不热烈、不必过分亲近,各自没负担。
婆婆不是亲妈,儿媳不是亲闺女,摆正各自的位置,通情达理的,不至于是敌对关系。
毕竟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呐。
我不必处处讨好婆婆,挣得一个好儿媳的名声,我婆婆也不用处处讨好我,挣得一个好婆婆的名声。
我们各自安好,自然地相处就很舒服。
既然生活在一起,都是想要这个家越来越好。
目标一致,也就不会有异心。
谁敢保证,婆婆会对我完全满意?
一样的,我也不一定时时觉得婆婆做得对。
至于彼此看不惯的,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任何关系都是相互的,那个中间的平衡点,就是淡淡的相处,顺其自然,然后将心比心。
有分寸
这个也很关键。
夫妻之间相处,难免有磕碰的时候,不要说,三代人在一个屋檐下了。
虽然有很多不便,但是也有很多便利。
我想,我们能相安无事很长时间,还是彼此有边界感,不介入过多吧。
尤其有孩子后,关于孩子的养育问题,时不时的会有不同意见。
我们是新手爸妈,很多问题没经历过,我们有意识从书上学,学习新式育儿观念。
婆婆是过来人,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可能算老式方法。
新与旧总会有碰撞,这时该听谁的,那就都试一试,谁的方法更适合,就用谁的。
很多时候,我婆婆也会说,她的方法是老一辈的经验,可能不比现在的好,要与时俱进嘛,给我们更多自由的空间。
孩子越来越大,越来越调皮,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婆婆不会跳出来,护住孩子,指责我们对孩子太严厉。
而是躲在一旁,不听不看不插手,婆婆说孩子就得爸妈多教育,这个时候,爷爷奶奶出来护孙子,那会害了孩子。
我也感恩婆婆的分寸感,虽然有时候也会过多承担他儿子的养育责任,但是她也是为了我们呀。
写在最后:
谁都不是完美的,都会有各自的局限和缺点,差异在所难免。
遇上了善解人意的婆婆,碰上了贴心体己的儿媳,都是一个家的福气。
长久地拥有福气,还需要彼此的经营。
多一些对彼此的尊重,像君子之交淡如水一样相处,不越界、有分寸的相处,拧成一股绳,这个家才会一团和气,一直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