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安徽±1100千伏古泉换流站成功入选国家级5G工厂名录,成为全国电力行业首批获此殊荣的特高压换流站。这一荣誉标志着古泉换流站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也为我国特高压电网的智能化运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作为“疆电外送”标志性工程——±1100kV吉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受端换流站,古泉换流站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换流站。
一座±1100千伏的古泉换流站以其六年的安全运行记录和3500亿千瓦时的输电成果,正在书写特高压电网智能运维的新篇章。
01 设备数字化:构建全站数字孪生系统
古泉换流站以数字换流站平台为依托,构建了覆盖全站设备的数字孪生系统。这一系统通过部署在线传感器和智能采集终端,建立了设备状态实时监测模型,实现了在三维模型设备上挂接运行数据、设备台账和运检记录。
对关键设备,古泉换流站实现了毫秒级数据采集和云端汇聚,为设备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数据支撑。
这一系统使得运维人员能够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从传统的人工巡检向智能化预测性维护转变。数字孪生系统不仅复制了物理设备的外观,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数据映射和状态同步。
全站级和设备级应用建设的推进,使古泉换流站实现了从单一设备监控到全局智能化管理的跨越。这一数字化转型为换流站的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02 作业智能化:5G技术赋能智能巡检
在古泉换流站,5G巡检机器人系统已成为运维工作的重要力量。这些机器人集成高清视频及红外摄像头,能够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与远程控制,有效覆盖了包括户内直流场、阀厅、换流变本体等传统人工巡检难以触及的关键部位。
基于数字站的智巡系统新增巡检点10000个,彻底消除了巡检盲区。更重要的是,巡检数据实时上传至数字换流站平台,与在线监测系统、智能报表等多源数据实现智能比对融合,能够深层次分析设备健康指数。
古泉换流站的5G网络建设克服了站内设备密集度高、电磁环境复杂的挑战。安徽移动与国网安徽电力联合专项小组通过技术攻关,增装滤波器等方式克服了5G信号对换流站复杂电磁环境的干扰,完成了5G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的适应性调整。
目前,站内5G网络上行速率达120Mbits,下行速率达810Mbits,是4G信号速率的10倍左右。
03 管理精益化: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
古泉换流站构建了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精益管理体系,通过深度整合5G网络与ISDP数字化平台,实现了运维管理全流程的数字化闭环。系统基于实时采集的设备状态、巡检结果和作业数据,建立标准化作业知识库,将最佳实践固化为标准作业流程。
这一管理模式使古泉换流站实现了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型。移动终端将标准作业流程实时推送至现场人员,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安全规范和质量标准。
在人才培养方面,古泉换流站以“三基建设”为核心抓手,通过强化基础理论培训、夯实基本技能实操、规范基层班组管理,建成公司首个直流人才培训基地。立体化的“青年员工-技术骨干-专家人才”梯队建设,使古泉换流站实现了核心设备检修自主实施,“标杆班组”数量位居国网系统第一。
古泉换流站多次刷新世界纪录,包括单日输送电量超2.5亿千瓦时、日均输送电量超2.25亿千瓦时、1100万千瓦大负荷运行53天等特高压工程运行世界纪录。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数据驱动管理模式的成功实践。
六年来,古泉换流站始终保持“零闭锁、零爆燃、零跳机”的三零目标。随着5G技术的深度融入,古泉换流站不仅成为一座真正的智能特高压换流站,更在全国电力行业首批入选“国家级5G工厂名录”,为超(特)高压大型检修提供了“古泉样板”经验。
古泉换流站的实践表明,数字化转型是能源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