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真可谓就是汉朝的公知! 如果说司马迁在《佞幸列传》中提及霍去病、卫青还算是情有可原的话,那么他把卫青跟霍去病合传那就是明显有意为之,算是另一种阴阳怪气,这番操作可以说是跟如今的公知非常相似! 如果就是给卫青跟霍去病合传也算姑且认了,可是这个太史公偏偏给另外一个远不如卫霍二人的将领单独列传,这就非常让人非常难以接受了,这个人就是李广! 本来在古代纪传体史书里,合传的编排并非随意为之,而是遵循“类聚”原则——即将具有诸多共性,或是存在关键相同点的人物归纳在一起。然而,卫青与霍去病无论从军事策略、战功取得途径,还是为人处世的风格、个人心性等方面来看,几乎毫无相似之处,按常理根本不具备合传的基础。两人之间唯一的共同点,仅仅在于外戚身份。司马迁却将他们合传,个中深意,值得玩味。卫青、霍去病二人军功卓著,贵为汉武帝时期封无可封的大司马大将军,以他们的功绩与地位,完全配得上单独列传。 反观李广,他除了行事多有争议之处,军事生涯并无特别突出的建树,作为一名才能平庸的将领,却拥有单独列传的待遇,这一编排着实令人费解 。 实话实说,就李广的功绩,都没资格入史书!他就是人型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一辈子一个正经胜仗没打过,同时期不用和卫霍比,他们麾下随便挑一个将军功劳都比李广多。司马迁写列传给他编故事都没题材可以加工,只能写逃跑! 但是李广能被单独列传这就体现出结交文人朋友的好处了。另外,李广和司马迁都是世家子,累世官宦,自然而然就看不起卫霍这样底层出身的泥腿子啊,这是阶级问题,在司马迁看来是原则性问题:底层泥腿子你再牛逼,也要把你整倒搞臭。 何况霍去病初战领800的嫖姚校尉待遇很高吗?霍去病后面的一系列高规格待遇,全是一次比一次夸张的战功换来的,天幸?史记里面如长遇壮骑先其大军,亦有天幸这种话术不要太多!史记里面记载李广利李陵和汉书里面出入也不是一般的大,哪个更符合逻辑?明者自明!后面为了李陵把自己阉了就是活该,屁股太歪。 还有就是司马迁笔下的霍去病不爱惜将士,有肉坏了也不给下边的人吃。可酒泉流传的,武帝赏酒,霍将军怕下边人喝不到,把酒倒水泉之中,让全军将士都可以喝。大名鼎鼎的酒泉就是这样得名的!你们相信哪个故事是真的?两个肯定有一个是假的。这就很有意思了。 司马迁很多地方值得称道,但是这人,并不是完人,这人对待外戚,世家的记载不要太歪屁股。夸的时候夸太史公可以,喷的时候也可以喷他一句阉贼公知!
史记合传一般有这么几种情况,要么是同一类人,比如管晏列传,老子韩非列传,要么是同一事件相关人比如魏其武安侯列传,袁盎晁错列传,要么就是同一境况的人比如屈贾列传,再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比如大宛匈奴,某类职业的比如酷吏日者龟册。卫霍都是外戚,都是功勋,还都是打匈奴起家,合传没啥毛病吧
卫青和霍去病因为裙带关系,确实获利颇多,而且两人在汉武帝早期打的都是富裕仗,虽然战功多,但国力确实被损耗巨大。后期李广利没钱没粮就打的及其窝囊。
天涯
一句话,司马迁活该被阉!
橘座 回复 08-01 08:13
姓司马的就没好人
王仪
李广就是吹出来的。纵观历史,感觉司马家就没有一个品德高尚的吧?
QQ
《史记》本来就是私私史,后世见写的实在太好才列入官史的
一别经年
司马被阉就是因为帮李陵求情。两家肯定关系不一般
天天向上 回复 08-14 12:46
所以,一切都是时运,霍去病要不是后边有卫青,没有一点后顾之忧,要不是要正好强大起来的汉汉朝,能组件足够的汉骑兵,霍去病也不可能一下子跃居顶级名将之列。李陵正好处于汉武帝末期,民生凋零,根本凑不出来骑兵,后边又是不对付的武将,没有援助。只能说古代任何一个名将的诞生,除了自身能力,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每一个都是有大气运的人
天凉好个秋 回复 天天向上 08-14 14:26
牛头不对马嘴
普鲁士
司马迁和李广家有亲戚关系,临外汉武帝对李陵的被俘处置其实失度了
蒸汽机车 回复 06-07 12:44
笑死,不谈军令状,五千精锐,将军让手下的人死战,自己投降了。你搁这当五千多精锐是地里长的?李氏三代废物,一代比一代突破下限,李广战败,但他不投降,还能洗一洗
用户10xxx41 回复 蒸汽机车 07-31 11:53
李信坑没了秦精兵二十万,他是敌卧底!
没有名字的用户
吹李陵不就是公知吗,霍去病带800破敌而归,李陵带了五千精锐都被他送了,知道什么叫精锐吗?李世民三千玄甲军从辽东砍到了安西,能深入匈奴腹地必然需要骑兵,五千精锐铁骑至少得攒十年家底才能攒出来的,汉武帝后期将领打败仗很多次也没有灭族杀人,唯独杀李陵全家说明这货坑真让汉武帝伤筋动骨了
没有名字的用户 回复 用户96xxx52 08-01 12:50
那就更该死了,步兵深入敌后压根没有任何可能活着回来,步兵在草原就是靶子
用户96xxx52 回复 08-01 12:44
李陵带的是步兵,不是骑兵。
李cheng雨
人家是世家,你一个奴隶靠姐姐上位立在大的功劳,世家也看不起,卫霍实在是没找到错出,不言还
半月方塘 回复 07-28 16:12
屁世家,催牛的,祖上是武将司马错,父亲是个小史官,自己靠父亲谋个更小的职,离世家差得远
九幽冥空霸
那一刀有时候一点也不冤枉
霖霖最棒
迷路候李广[哭笑不得]
用户10xxx77 回复 07-31 12:17
就一次,这次他不是主帅。
波涛汹涌
无根之人,心灵扭曲了
用户10xxx04
卫霍合传是司马迁最差的一笔。否则就完美了。
㢲戥
合传和单独列传又怎么了?现在的人就是事多。人司马公没讲清楚卫霍的功绩?还是没说李广迷路?不是牛人就一定要单独列传。再说就霍去病那二十三岁就没了的年龄能有多少字去写?要不是有卫青他没法进传。
用户10xxx19
司马懿/司马光/曹魏赵宋都是奸佞,司马迁这太监更是儒伪,姓司马的都没好人
用户10xxx77 回复 07-31 12:18
刘邦是最大的龌蹉小人
秋枫
不要以为司马迁是圣贤,他也有自己的社会背景和自私心理
微風中的雨
小编觉得李广跟谁合传比较合适?卫霍两人平生事迹基本是绑定在一起的,还是亲戚,一起打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合传挺好的。至于李广的黑料,比如擅杀霸陵尉也是太史公如实记载。李广自杀前获封前将军,并不是庸才,小编纯粹是二极管思维作祟
shiki
司马迁和李广家是亲家,当年李广自杀就是因为漠北之战迷路导致单于遁逃,卫青派人询问情况,估计态度不好,李广为了逃避罪责就自杀了,而司马迁是因为替李陵辩解才被处以宫刑,司马迁认为李陵不可能投降匈奴,但李陵都被论罪了,不好辩解,就只能称赞李陵的祖父李广
用户33xxx54
司马迁确实夹带私货,不过不影响《史记》的伟大光辉!
难得糊涂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半月方塘 回复 07-28 16:14
这句话是说,儒家司马迁的史书,当文学看看就可以了,不能和上古墨家的纯史巫相比
用户96xxx10 回复 07-09 05:30
这句话是骂人的,就不是一个历史作品
境·界
一个太监别要求太高,史记文学性很高,记载真实性也行,至于他怎么评价,就图一乐,不要当真
申公豹
四路大军,一人一万,只有卫青斩首而归,李广做了啥?还富裕仗
入围
可是单独列传的又不止李广,韩安国也是单独列传,近的不说,远的李斯蒙恬也是单独列传,再远伍子胥商鞅苏秦张仪也是单独列传,这跟褒贬有啥关系?
入围 回复 用户96xxx52 08-01 19:44
那是历史地位,和名气并不直接划等号
用户96xxx52 回复 08-01 12:41
司马穰苴,历史上并不出名?那可是武庙十哲的常客啊。
shepherd
李广能单独列传完全是因为李陵。司马迁自己心里十分清楚,不是他被李陵事件所累,而是李陵全家的遭遇几乎是司马迁所引起的,是因为治史而被汉武帝借李陵事件处以宫刑。拔高李广既是司马迁觉得对不起李家又是为自己鸣屈,这在《告任安书》里表现得比较突出,字里行间满是委屈“只不过说了几句话就治罪于我”,因为他既不愿也不敢提汉武帝治罪于他是因为治史。即,有些东西汉武帝要求不能真实记录,但他却以史家的职责坚持,这就是秉笔直书名声的由来。只要稍微查查就知道,汉武帝之前的南岳衡山是今大别山,但翻遍史书你都找不到是什么时候变成了今天湖南的南岳衡山。
申公豹
窦宪的勒石燕然
用户13xxx60
难道就是司马家出公知?司马光其实也可算公知。
琢玉
但凡汉武帝心眼小一点,就不只是阉他那么简单了[滑稽笑]
佳韵
所以他被阉了
童逾
你说卫青打仗消耗大情有可原,说霍去病打仗消耗大就说明霉粪吃多了;多读书吧
夏夜微风
首先史记里李广并不是单独列传是跟他孙子李陵并传的,其次不只是司马迁把卫霍并传东汉班固的汉书里同样是卫霍并转,班固跟卫霍一样是外戚他们先天是站一个立场的把他们并转总不能是贬低他们吧,卫霍并转的主要原因是霍去病死的太早了他的巅峰虽然如流星一般璀璨但是也如同流星一般短暂,实话就是那太过短暂的人生撑不起一篇单独的传。最后多说一句班固的汉书里李广李陵同样有传而且篇幅比史记还大
灯,等灯等灯
阉竖撰谤书以毁人身后之名!
一一
公殖,它也配[滑稽笑]有那个仗义执言受宫的勇气。就那些学狗叫为生[滑稽笑]人家敢不从大老板。拿狗粮的公殖算个什么玩意[滑稽笑]
焰火
接近而没有超过。年龄冠军侯碾压所有后来者。
我就是我
不是说谁钱给的多司马迁就往好的吹吗?
老何
司马公每传之后有点评,通常是借他人之口,自己亲自上场不多,比如孔圣、蔺相如、李广,都是亲口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