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老子》第五章
杨玉鼎(邯郸)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白话
荀子写的《天论》中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地万物都依自己的规律发展变化,具有客观性。天地对待万物没有什么仁爱,对待万物,如地震,火山爆发,狼和被捕食的黄羊,狮子和被捕食的长颈鹿等,就如同对待用于祭祀草扎的小狗一样,不干预它们的发展变化。圣人明白人类的社会生活也自有其规律,所以他只做自己该做的事,对待百姓,也如同对待用于祭祀草扎的小狗一样,不言仁,不争仁,无嫌无爱,无欲无求,任百姓自然而然地生活。
天地之间,没有谁导演,自循本身的规律运行,如同风琴能生成美妙的音乐一样,虽其中间虚空,但从不穷竭,不停地运动,生生不息,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来。
待人处事,尤其是须作出重大决策时,就不能只靠听别人说些什么作决定,因为听的越多,困惑也越多,也就越没了主意。古人的话和书上的话,只能作为参考,因为那是古人和写书的人在他们所处情势下对待他们所面对的事物所形成的认识。因此重要的是,要切实弄明白自己所处的情势下自己所面对的事物的现实情况和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守定了事物现实情况和其发展变化规律这个“中”,如何作决策,自然就心中有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