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35年至1936年于伦敦举办的中国艺术国际博览会展出了来自15个国家的300

1935年至1936年于伦敦举办的中国艺术国际博览会展出了来自15个国家的3000余件珍品,至今罕有展览能与其规格比肩。而当时社会上就此也掀起了轩然大波,民国各界人士阻拦文物出海展览的声音络绎不绝,可以说伦敦艺展是激发国人文物保护意识的重要转折点之一。

上个月,一批傅振伦先生所藏笔记、藏书和文件散佚孔网,有幸拾得其中一部分(图2、4、6、8)。零散的笔记中包含了傅先生参与伦敦和莫斯科艺展时的经历,其中不少未见于其所著游记和晚年时整理的《七十年所见所闻》等书。他在巴黎的记载尤为鲜活,不仅有和王重民、于道泉等旅欧学人及欧洲汉学家的交游,更有在红磨坊和蒙马特等地的放松参观。从笔记还原的视角来看,在35至36年的英伦及欧陆之行中,傅先生除了护送国宝往返外,还参观了欧洲的主要博物馆,写下了对展陈的感受和心得。在归国后,他细致梳理了参观所获,将其运用于自己日后的博物馆管理工作之中。笔记中新见内容是他记下了伦敦可以制作展柜的店家信息。除此之外,他对欧美公私所藏中国文物进行了近可能的摸底和梳理。他对卢芹斋所盗售文物尤为关注,在伦敦和巴黎期间数度造访卢所办展览和寓所,并详细记录了所见文物,有些可能未见于卢所出版的图录。

近年接连有《文物光华》与《变局与新局》两部关于伦敦艺展的力作出版,细述其筹办始末。傅振伦先生的这批档案如悉心梳理的话可以成为从微观角度观察这次展览的重要参考,但可惜已在拍卖中散失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