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绍兰:24岁被迫沦为慰安妇,受尽屈辱怀上日军骨肉,受尽冷眼。 1944年,南宁在11月24日这一天被日军占领。24岁的韦绍兰和丈夫刚刚喜得一个女儿。 日军采取"三光政策",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地的百姓们白天躲在防空洞里,晚上才敢出来觅食。韦绍兰所在的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在准备逃难的行囊。 没过多久,韦绍兰就不幸落入了日军之手。这个刚刚为人母的年轻女子,被迫沦为了慰安妇。在那段长达三个月的非人生活中,遭受着日军的凌辱。 当地的老人回忆说,那时候村子里陆续有年轻女子被抓走,她们的家人想尽办法去打听消息,却往往是有去无回。有些胆大的村民冒死潜入日军营地附近打探,回来后都说那里时常传出女人的哭喊声。在战后的调查中发现,单是在南宁地区,就有数百名妇女被迫成为慰安妇。 所幸的是,韦绍兰最终找到了机会逃脱。据当时和她一起被关押的幸存者回忆,韦绍兰在被囚禁期间表现得非常顺从,这让日军逐渐放松了警惕。就是这样,她才得以在一个守卫打瞌睡的夜晚,趁着夜色的掩护逃了出来。 但是等待她的,却是更大的打击。当她好不容易回到家中,却发现自己日思夜想的女儿因为营养不良已经夭折。更令她绝望的是,她发现自己已经怀上了日军的孩子。丈夫最初坚决反对保留这个孩子,但在婆婆的开导下,最终还是同意了让韦绍兰把孩子生下来。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韦绍兰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失去女儿的痛苦还未平复,却又要面对新生命的到来。婆婆是家里最先接纳这个未出世孩子的人。 在当时的农村,婆婆大都持着传统保守的态度,但韦绍兰的婆婆却展现出罕见的开明。她不仅安抚了悲痛的儿媳,还耐心地劝说自己的儿子接纳这个即将出生的孩子。 这个名叫罗善学的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承受不一样的命运。在那个民族仇恨尚未平息的年代,村里人给他起了个"日本崽"的绰号。 南宁的乡村有着浓厚的宗族观念,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的族谱,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自己属于哪个家族。但罗善学却成了一个特殊的存在,他的身份让他无法真正融入这个传统的乡村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意识到自己与其他孩子的不同。村里的长辈们在私下议论纷纷,孩子们也会有意无意地躲着他。 这样的成长环境,让罗善学的性格变得愈发孤僻。他很少参与村里的集体活动,就连过年时的庙会也不愿意去凑热闹。到了适婚年龄,周围的年轻人陆续成家立业,但他始终未能踏出这一步。在那个重视传宗接代的年代,终身未娶在乡村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 罗善学已经年过花甲,但那段历史带来的伤痛却从未愈合。近年来,他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向日本政府提出诉求,要求对当年的暴行进行道歉。然而,这样的诉求如同石沉大海,从未得到任何回应。直到2019年,韦绍兰在遗憾中离开人世,日本政府依然对这段历史避而不谈。
韦绍兰:24岁被迫沦为慰安妇,受尽屈辱怀上日军骨肉,受尽冷眼。 1944年,南宁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4-24 17:08:00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