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臣”是指在前一朝代做了官,投降后一朝代又做官的人。这里的“贰”是“两属”的意思。 “贰”作“两属”讲,还可见《左传·隐公元年》:“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这句话是说原来属于郑庄公管辖的西北边邑也同时臣属于自己(大叔)。 在中国古代,封建道德要求大臣要像女子一样从一而终,只效忠于一个君主。有气节的人是鄙视“贰臣”的,宁可隐居不事二朝,比如黄宗羲;有的宁可忍受千辛万苦不做“贰臣”,比如北海牧羊的苏武;有的甚至牺牲生命也不做“贰臣”,比如赫赫有名的文天祥。 封建君主也瞧不起“贰臣”。清高宗乾隆皇帝下诏编《贰臣传》时,把降清的明朝官员,如刘良佐、钱谦益、洪承畴等人都编入《贰臣传》。这些降臣为清朝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有的已“入昭忠祠”“入乡贤祠”。但是,乾隆皇帝为了提倡忠于一姓的封建道德,把他们一概叫作“贰臣”。
“贰臣”是指在前一朝代做了官,投降后一朝代又做官的人。这里的“贰”是“两属”的意
绮南随心生活
2025-04-23 17:08: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