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参加了对smart中国营销公司CEO易寒、smart品牌全球CTO羊军

岩常 2025-04-23 16:02:46

刚刚参加了对smart中国营销公司CEO 易寒、smart 品牌全球CTO 羊军的采访,两位领导都非常坦诚,我觉得这次沟通的深度是历届车展采访里位居前列的。

听完之后的感觉是,smart品牌现在还是需要被更多人看到,不然好产品都有点可惜了。

smart展台今年是再一次旗帜鲜明地回到了奔驰边上,而不是像去年一样扎在新势力堆里,可能也代表了一种品牌定位的重新调整。

1、smart如何看待车圈的跨界合作?

易:换个标并不等于联名,也不是一个好的跨界,smart推出了超过50款限量的车型,其中很多都是和其他品牌的跨界,这种更多源自于smart三个核心价值观中有一个叫做“灵感共创”,smart名字中就有个art,这是我们的品牌因素,燃油车时代我们有很多立足经典小车的跨界,现在也有很多和经典品牌的联名,比如在周边衍生、用户生态,甚至软件数字化体验上也会有更多的内容。当然smart还有一个关键词叫技术温度,这也是我们要在意的。

羊:我们除了品牌跨界,我们也会有技术合作,比如刚才讲的博速,我们从前期的造型、性能,他们的CEO也把产品当做他们的baby来推广,这是一种深度融合。包括我们在音响上和森海塞尔的合作,也是非常深度的,不是简单的供应商的关系,而是一个跨界共创,我们投入的精力都是非常多的。

2、smart如何看待精品小车的销量复苏?

易:smart精灵一号在我们的销量占比中超过60%,因为发布较早,而且在紧凑级豪华市场是No.1,这个级别某种程度上竞品还是会研究我们,但我们还是深度被市场接受的。因为产品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我们的用户运营能看出用户活跃度是非常高的。这个细分领域的增长目前来看是达到30%的,用户经过车型卷之后,很多用户回归到理性的选择,很多人会认为一个小车是更符合城市通行的需要。但整个的体量相比精灵5号所在的D级SUV市场还是一个小众市场,后者的体量是4-5倍,因此还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不能因为精品小车的复苏就失去工作重心,smart并不能当做一个小车品牌。各位今天可以对比一下博速版本和之前精灵1号、3号的版本的定价,可以说是诚意满满。也代表了我们品牌也要突破的决心。

3、如何看待量价关系?

易:量一定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我们还要考虑渠道商、代理商要盈利,我们要考虑合作伙伴是否有基础来盘活生意。现在的格局让用户在选车的时候也充斥着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希望越来越大、越来越技术,还越来越便宜。但品牌是试金石,豪华品牌不会陷入和科技企业一位的拼配置,未来如何提升销量也和品牌的吸引力也有关系。这是一个螺旋式震荡的话题。

4、smart精灵5号选择了一个相对小众的造型,你怎么看?

羊:最开始做产品定义的时候,我们是希望能够对标Model Y的,也希望造型方向上有些特色,所以做了方盒子,这个方盒子并不是像大G那样有棱角,还蛮有特色的,而内饰上我们看喜欢的人都是很多的。从技术本身上基本上是拉齐的,基本上都是拉满的,市场上该有的功能都有了,整体上会满足用户的需求。

易:我举一个例子,一个中国小孩自小踢球,如果留在中国职业化路线肯定竞争相对较少,但是只有留洋才能真正进入最职业化的路径,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我们现在精灵1号的女性占比超过70%,但是5号男性较多,而且年龄上差别也较大,5号的用户年龄相比较大。而且5号用户相对在意辅助驾驶,激光雷达选装率高于70%。颜色的选择也完全不同,银色、金色、灰色明显较多。我们和那些鼠标车型比,没有那些公式特性,但是国际化特点还是很明显的,我们现在主要受制于上端开头较小,很多用户到了展厅才发现还有这么大的车,我们现在车展的目的就是要把认知打开。

5、怎么打开开口?

易:三个战术性方向。第一,在营销传播上之前的五号有一些摇摆,现在要作为重中之重,声量、线索投入都要当做重点。五号下一步会有个朋友帮我们做一些传播上的内容。第二,在营销通路上,五号在数字化上做得不够,但之前的惯性思维是在小红书上,但是五号很多用户很多来自财经、垂媒、包括微博。第三,在渠道上,在线下门店对五号的曝光也缺点意思,我们要在渠道上做更多的讨论。

6、今年的销量目标?

易:比去年多。今年多了一台车,而且一号三号也会迎来中期改款,也会有一些增长。

7、两门版有计划吗?

羊:计划中,快了。

8、营销是否有分化?

易:因人而已,一号五号用户的价值观还是比较一致的,比如几位女士用化妆品,男士也用,但是品牌可能是一样的,可能开发角度上会有区别,但是营销点上的基石是一致的。

羊:技术上我们也会小步快跑,新技术要赶上来,全部推进,技术这个柱子上我们也要站稳,充电、辅助驾驶、安全上得益于我们两个股东方,都有很多的加持。比如安全上我们都是中欧双五星,辅助驾驶五号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我们之后会很快推开,对后面会有很大的帮助。

9、Open your mind这句口号在用户中认知度怎么样?

易:我们还没有花太大的投入去加大认知。smart是唯一一个没有中文品牌的汽车,精灵汽车是我们的企业名。英文对大家的认知是比较一致的,我们也会在国际上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加强这句口号的联动。

10、在经销商见到门店比较喜欢卖一号,这个怎么调整?

易:经销商会觉得卖一号更容易,卖五号更难。他们毕竟卖了两年一号,更熟悉,也更加容易判断用户是不是要买,五号竞品更多,销售的战败率也更高,我们最近会推出一些内部策略,来给销售一些核心点。比如我们一个销售,通过奔驰的售后体系卖精灵五号,一个月在一个店卖了13台,所以就是要找到方法来卖。我们现在单车销售返佣,卖五号是一号的三倍。

11、如此多的精品小车出来,smart会有压力吗?

羊:我会在改款加快推进,把我们原来的薄弱的点快速补齐,让我们的产品力变得更强。比如说辅助驾驶城市领航我们也布局了,我们会很快全面铺开,希望大家不要觉得这是一个短板,包括座舱我们都排了计划。通过加后轮转向把转弯半径做得小是谁都可以做到的,但是没有这配置还能把转弯半径做小,我觉得从工程师的角度来看才是能力。

易:我们很鼓励行业交流,但是我们也看到行业上也有乱象,我们已经正式起诉了一家车企,关于抄袭smart的外观,我们已经递交了起诉书,我们还还不好说结论,但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我们觉得还是有必要发出这个声音的。

12、smart的研发周期会加快吗?

羊:对于smart的研发,两个股东的很多成果,都强强联合了,比如我们的造型来自奔驰,技术上我来自吉利研究院,速度上我们还是坚守我们的底线,质量上我们也有自己质量管理的体系,需要达到欧洲标准,所以我们的开发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很快的。

易:今年再次强调了合资公司股东的分工,奔驰主要负责产品定义、标准和设计,吉利负责采购和制造,不会是一个多快好省的路线,还是非常有精益求精的要求的,但也要更多的协调吉利的技术资源,吉利这方面还是有口皆碑的,这给了我们产品上高标准的助力。

13、如何看待其他品牌营销做对比?

易:我们也反感一些行业乱象,以己之长,对标别人的短板,不是全面的对标,很多用户也能看出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新势力会有很多刺刀见红的对比方法,但是我觉得smart不适合类似的做法。

0 阅读:0
岩常

岩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