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夜里,刚刚还政于宋高宗的张邦昌,又怀念起宋徽宗宠妃李春燕的温柔乡,两个人推杯换盏、念起旧情。次日,便有大臣向宋高宗告密,高宗淡然地说:“事没查清,话不能乱说。” 被押入狱的张邦昌,怎么也没想到,一场风流韵事竟然让他命丧当场。 张邦昌的前半生,堪称寒门逆袭的典范。他从河北东光的农家走出,以进士甲科的成绩进入官场。当同期进士蔡京在朝堂上翻云覆雨时,他选择在地方官任上默默积累政绩。 直到金军铁蹄踏破汴京外城,他被迫卷入了漩涡。宋钦宗继位后,张邦昌被任命为河北路割地使,与康王赵构一同上路,去金营议和。 他在金帐中据理力争时,曾被金军统帅宗望的佩刀削掉半幅衣袖,却依然坚持“割地可以,称臣不可”。但是宋钦宗反复无常的态度,最终让他沦为金人的眼中钉。 当徽钦二帝被废为庶人,金军统帅粘罕将龙袍甩在他面前:“要么称帝,要么屠城。”张邦昌“痛哭三天,用绝食拒绝”,甚至要自杀,却都被金兵阻止。他被迫在汴京大庆殿登基,国号“大楚”。 但这个傀儡皇帝始终恪守臣子礼节:下诏称“予”而非“朕”,公文落款用“权知军国事”,龙椅搬到偏殿,朝会时面向南方站立,那是宋朝皇帝所在的方位。 张邦昌拒绝接受百官朝拜,有大臣行跪拜礼时,他立马拱手回礼。当金国送来的“伪后”李春燕时,他始终谨记这是宋徽宗的宠妃,不敢逾矩,只以“夫人”相称,却从来没有同寝。 最令人惊讶的是,金军撤退后,他立即派专人寻找康王赵构,将传国玉玺用黄绫包裹,亲自装入檀香木匣,派心腹星夜送往济州。 张邦昌宣布还政,跪迎赵构入城时,“伏地恸哭,称臣请死”。宋高宗表面宽慰:“爱卿权宜之计,朕岂不知?”随即任命他为检校太傅、奉国军节度使,封同安郡王。 李春燕本就是金人故意设下的棋子。还政后,张邦昌将李春燕及其侍女全部遣散。却在某天酒后失态,乘着青骡车,悄悄来到李春燕寄居的尼庵。 之后三个月,他连续五次夜访,最后一次竟将李春燕的干女儿陈氏纳入府中。他这个举动,正好被抓住把柄,成为政敌攻击的致命缺口。 张邦昌被弹劾“私通宫嫔,心怀不轨”。宋高宗收到的密报中,特别提到一个细节:李春燕曾将徽宗赏赐的玉连环送给张邦昌,而此物正是当年宫廷秘藏的定情信物。 当大理寺官员搜查张府,在书房暗格中发现这幅玉连环时,赵构的脸色瞬间阴沉。面对庭审,张邦昌辩解:“与春燕相见,不过念旧主之恩,并无他意”。 但他却根本不了解皇帝的心思,他“曾经坐过龙椅”就是不可饶恕的原罪。当年力主抗金的李纲早已被贬,而新晋权臣秦桧,正是当年在金营中反对立他为帝的骨干。 此刻,秦桧正忙着与金人议和,需要用张邦昌的人头,向主战派示威。 最致命的是李春燕的证词。她在严刑拷打下“供认”:张邦昌曾在酒后说“若金人再至,必复戴吾”,还私藏了大楚年号的印玺。 这些证词后来被证实全是捏造,但宋高宗已经等不及了。一道诏书送达张府:“张邦昌僭逆当诛,念其早归正朔,赐自裁。” 临刑前,张邦昌在狱中写下《绝命诗》:“忍死偷生数日间,谁知垂老更堪怜。故宫回首成禾黍,赢得人间骂名传。” 他对着南方拜了三拜,将白绫系在房梁上。这个曾经拒绝坐龙椅的人,最终死在了皇权的绞索下。
一天夜里,刚刚还政于宋高宗的张邦昌,又怀念起宋徽宗宠妃李春燕的温柔乡,两个人推杯
梦境边缘的舞者
2025-04-23 15:14: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