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官场资历,李鸿章要高张之洞半个辈分;论官场派系,在同光年间,李鸿章是浊流,张之

朋晟聊历史 2025-04-23 12:12:07

论官场资历,李鸿章要高张之洞半个辈分;论官场派系,在同光年间,李鸿章是浊流,张之洞是清流。所以,在“习气”上,两位晚清重臣是对不拢的。 1900年,李鸿章受命与张之洞共同与各国议和,商议《辛丑条约》时,就曾当面挖苦张之洞:“张督在外多年,稍有阅历,仍是二十年前在京书生之习,盖局外论事易也。”意思是说,张之洞当了20年封疆大吏,还是不谙政事,满脑子书生气。 张之洞对李鸿章的说法很是不屑一顾,当场回怼:“不错,我是书生,但李中堂是老奸巨猾,书生气总比中堂气要好。” 讲到“习气”,李鸿章事实上的接班人袁世凯,跟其是一脉相承的,说来也巧,在官场辈分上,比李鸿章低半个辈分的张之洞,比袁世凯又高半个辈分,到李鸿章死掉,袁世凯接班之后,张袁两位就成了面和心不和的汉臣领军人物,相互之间有依托,但更多的是相互制衡,彼此不屑。 袁世凯刚接班,出任直隶总督的时候,有一年曾特意绕道武昌拜访张之洞,以图与他搞好关系。在大帅帐中,袁世凯正谈得起劲的时候,张之洞却靠在座椅上,悄无声息地进入了梦乡。袁世凯自觉无趣,暗自告退,吩咐不要惊醒张大帅。及至鸣送直隶总督大人的礼炮鸣响,方将张之洞惊醒,张自知失礼,急忙追到码头,向袁表示歉意,但张之洞的歉意,怎么看,都像是逢场作戏。 第二年,张之洞入京觐见,途经保定,袁世凯率北洋众将盛宴欢迎张之洞。当众人举杯为他祝酒时,没想到张大帅居然又一次伏案垂首,呼呼入睡。袁世凯大为难堪,认定张之洞是存心傲慢而为此耿耿于怀。 袁世凯向张之洞示好,也是一种官场表演,到了二人同入军机,羽翼丰满的袁世凯就再不像从前那样,相反是愈发地不把张之洞放在眼里,言语间越来越像李鸿章。 袁世凯曾对德国驻华大使说:“张中堂是讲学问的,我是不讲学问,我是讲办事的。” 这话传到张之洞幕僚辜鸿铭耳中,这位清末民初的毒舌随即以刻毒的讥讽回敬袁世凯:“诚然,然要看所办何等事,如老妈子倒马桶,固用不着学问。除倒马桶外,我不知天下有何事是无学问的人可以办得好的!” 关于学问与办事能力,清末流传一种说法,说是几个朝中重臣,岑春煊是不学无术,袁世凯是不学有术,张之洞是有学有术。这个说法还是比较靠谱的。张之洞固然是有书生气的儒臣,但也是能办大事的能臣,他与李鸿章、袁世凯这两位权臣最大的区别,除了多了一点书生气之外,特别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不贪权、不恋兵。 李鸿章视淮军,袁世凯视北洋,皆为自己的私家军,一生牢牢地控制枪杆子,对国家的损害其实非常的大,但是张之洞不一样,甚至可以说,在他身上,你能看到中国几千年来儒臣身上最后一点光辉。 张之洞虽然在山西、广东、两江和两湖都练过兵,特别是湖北新军,在清末是仅次于北洋的新式军队,但张之洞人一离任,马上就交出军权,无一例外。相比之下,尤其是袁世凯,暗藏太多的个人野心,时刻有可能成为朝廷的叛将孽臣。 一直对张之洞引起西学不满的辜鸿铭在辛亥前夕曾说过:“当张之洞所教给中国文人学士和统治阶层的这种马基雅维利主义,被那些品德不如他高尚、心地不及他纯洁的人所采纳,诸如被袁世凯这种天生的卑鄙之徒所采纳的时候,它对中国所产生的危害,甚至比李鸿章的庸俗和腐败所产生的危害还要大。” 儒家的习气,家国情怀以及忠诚,这些东西一旦遭遇风雨飘摇的末世,它的危害性确实比腐败、庸俗更甚。 张之洞就是一个历史标本。 张之洞入军机一年以后,大事接连发生,光绪、慈禧几乎同时死去,溥仪年幼,由光绪的弟弟载沣任摄政王,掌握朝廷大权。 传说,光绪临终前有密诏令载沣诛杀戊戌年间背叛帝党的袁世凯。当隆裕太后和载沣密召张之洞听取意见的时候,张之洞力阻诛杀袁世凯。 张之洞的理由是:“主幼时危,未可遽戮重臣,动摇社稷,可否罢斥驱逐出京。” 正是因为张之洞的这番意见,保住了宿敌袁世凯一命。 后来,张之洞曾对人解释说,若杀了袁世凯,此先例一开,后患无穷,我不是为袁考虑,而是为朝廷之大局着想啊。 对于张之洞在这个历史关键时刻的表现,也有人说,此乃书生之见,即便不杀袁世凯,也应该采取更有效的方式,怎能给出放虎归山的建议。 只能说,儒臣从来不能救末世。 袁世凯被放逐回老家之后,牢记“不可重用汉臣”祖训的摄政王载沣,表面上给足了张之洞面前,实际上则是他将高高挂起了,甚至还不如慈禧执政的时期。 载沣只相信皇族国亲自家人,不给汉臣以实权,张之洞屡屡上书,苦谏说:“若舆论不服,必激发革命。” 载沣听了,竟自信满满地回答:“怕什么,有兵在。” 张之洞听到载沣这话,一口鲜血从口中喷出,“不意闻亡国之言也。”从此一病不起。 临终之际,载沣前来探望,张之洞有满腹的忠言诤语要倾吐,但载沣只是虚与委蛇,要他不必多想,好好保养。待载沣离开,张之洞长叹一声:“国运尽矣。”几天之后,与世长辞。 忠诚也是需要资本的。 有人曾发出拷问,张之洞到最后是否会感到后悔?手握重兵,再进忠言良策,才是匡扶社稷。书生到底无用。

0 阅读:64
朋晟聊历史

朋晟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