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4月2日打响对全球“对等关税”之战,到今天已经整整20天。虽然最初目标是全球各大经济体,但到今天,基本成为中美两国的正面对抗。 从某种程度来看,这场博弈不仅决定着特朗普政府接下来4年内的路线,还掺杂着中美两国国运的对决,而美媒已经率先给出特朗普要输的评价。
《纽约时报》近期刊文称:“选民们之所以选择特朗普,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想要一个敢于斗争的人,但在贸易战中,特朗普对己方的杀伤力远超对手”。 文章中列举了许多数据与示例,表明特朗普掀起的贸易战,对美国而言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比如关税战会导致中等收入的美国家庭每年增加1700美元的生活成本,还指出在稀土资源方面,美国基本毫无还手之力,在全球产业链方面,其他国家也更倾向于选择中国等等。 总而言之,如果关税战是一场持久战,那么特朗普必输无疑。
特朗普对此当然可以回怼称,美国媒体都是民主党在控制,这是在野势力发起的舆论攻势。 不过,骗得了别人,骗得了自己吗? 从特朗普政府搞关税战之初,就暴露了草台班子的本质,首先是关税计算方式让全世界的经济学家都瞠目结舌,其次是内阁中又划分出两大派系,对关税落实有着不一样的看法,最后则是在政治方面与其他“盟国”的交往方式令民主党直呼糟糕。 如果这些都还是“小打小闹”,那么股、债、汇三大市场的波动就更好证明了特朗普正在拿美国的国运疯狂赌博。 在赖以为生的金融市场出现波动之后,特朗普政府并没有找到所谓的幕后推手,反而是财长贝森特与前任财长耶伦相继发声称美债被大规模抛售的背后,没有国家机构的身影、大面积抛售美债,并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这说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逆势而为,不得人心,打持久战更是在作茧自缚。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还试图拉拢其他国家对华进行各种制裁,但这种幼稚的做法只不过是加速关税战面临崩溃罢了。 一方面,美国自身无法彻底剥离源自中国产品的依赖,只能保留其他国家当作中转站,已经是给美国市场留下最后的窗口。 类似的手法在拜登政府时期也有过,对所有源自中国生产的光伏类产品都杜绝进口,包括在东盟组装完成的。可结果是,美国本土制造商根本无法自力更生,为了产业发展,美国又只能被迫开启贸易渠道。 这还仅仅是单一产业的现状,而特朗普要全方位地开打贸易战,又怎么能保证美企的正常运作?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家对美关税政策采取强硬态度,更别提加入美方关税阵营,这是一笔并不难算的账。正常的对华贸易与叠加关税之后的对美贸易,哪个更稳定,更有利益可言?相信各国政府与企业一定可以作出明智之举。
20天的时间,特朗普败相已现,最恐怖的是MAGA对于关税战的狂热还在持续,而特朗普的草台班子与华尔街应该最清楚什么是“外强中干”。 美国人既要面子又要里子,但这套在面对中国的恐怕行不通,即便接下来的日子是阵痛的,也要咬着牙挺住。因为关税战,也是一种战争,而中国人在面临霸权压迫与打压时,从不畏惧任何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