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中国氢弹爆炸成功的消息传到美国,美国中情局就立马开始调查氢弹技术泄密事件?20年后,美国人才知道一个从没留过学的国产土专家,吊打了美苏的科学家,研制出中国特有的“于敏构型“氢弹。 1967年盛夏,一团蘑菇云在罗布泊腾空而起,当中国成功试爆氢弹的消息传到太平洋彼岸,华盛顿的那些人差点打翻了咖啡杯。 美国连夜启动紧急预案,翻箱倒柜查了三个月档案,也没找到中国获取核技术的蛛丝马迹,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有个戴着黑框眼镜、从没出过国的书生,带着团队在黄沙漫天的戈壁滩上,硬是走出条别人没走过的路。 而这一切还要从50年代讲起,那时候美苏两国较着劲搞核武器,天上飘的云都带着火药味。 咱们国家刚打完仗,连像样的实验室都找不出几个,苏联专家拍着胸脯说要帮忙,结果说撤就撤,连张纸片都没留下。 北京的科研院里,二十来号人挤在摆满算盘的屋子里,没有计算机就用算盘,屋子中充斥着算盘珠碰撞的声音。 有个叫于敏的年轻人,白天给大伙儿讲原子核理论,晚上蹲在煤油灯底下翻烂了外国期刊,愣是从字缝里抠门道。 美国人那会儿搞的是"泰勒-乌拉姆构型",苏联人跟着学了个七八成,就好比搭积木,得先引爆原子弹产生高温,再点燃氢弹燃料,可咱们要啥没啥,按这路子走根本行不通。 老于有天夜里盯着满天星斗发呆,突然想到个野路子,能不能像炒菜似的,把原子弹和氢弹材料搅和到一块儿?此话一出把其他人吓一跳,教科书上可没这么写的。 那年月搞科研是真苦,西北基地的帐篷白天晒得能煎鸡蛋,夜里冻得直打哆嗦。 有回做实验,老于连着三天没合眼,硬是用算盘珠子把关键参数敲出来了。 食堂师傅看他们辛苦,特意包了猪肉白菜饺子,结果大伙儿端着碗蹲在沙地上边吃边讨论,沙子硌得牙疼都顾不上。 就这么折腾了五年多,愣是让他们摸出了新门道,后来外国人管这叫"于敏构型",其实说穿了就是咱们自己琢磨出来的办法。 要说这土办法有多厉害?当年美国人造氢弹用了七年零三个月,苏联人花了六年,咱们从原子弹到氢弹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最关键的是这个构型特别皮实,维护起来比洋玩意省事多了。 后来解密文件里写着,八十年代有外国专家看到设计图纸,当场拍着大腿说:"中国人这是把核反应当柴火灶使啊!" 中情局那帮人查来查去,最后只能承认中国是自个儿搞出来的技术,当年参与项目的张工程师还记得,庆功会上领导端来盆红烧肉,老于却抱着图纸蹲在墙角检查数据。 有人问他咋不吃饭,他推推眼镜说:"还得琢磨下次怎么让这玩意儿更轻巧些。"后来这事儿传到国际上都成了段子,说中国科学家拿算盘珠子打出了王炸。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西北基地的沙丘上还立着当年的观测塔,时候谁也没想当英雄,就是憋着口气,外国人能造的,咱们肯定能造,还要造得更好。 当年研究时纸张上墙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就是最好的见证,感谢于敏和所有科研人员的努力。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院——于敏院士生平
1967年,中国氢弹爆炸成功的消息传到美国,美国中情局就立马开始调查氢弹技术泄密
粉樱萌娃
2025-04-23 09:06:0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