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周迪道被捕,面对酷刑,他没有支撑多久就投降。被同狱同志唾弃,然而,不久后,他递来的一封信让一切疑云烟消云散。原来他是假意诈降,故意将计就计,只为诈取更多情报。
1944年,潜伏在浙江乡村的地下党成员周迪道接到上级任务,要求他想办法募集800万元交给新四军充作军费。对经验丰富的周迪道来说,这并不困难。暗杀、劫狱这些大事情他都干过不少,更何况募集资金。
800万元看着吓人,但彼时日军已基本失去了对民间的控制,只在几个重点区域驻扎士兵。彼时,日军与我军基本形成了一种战略默契。我军没有重火力,无力进攻日军要塞;日军也分不出兵力清剿藏匿于乡下的游击队。
当地地主与富绅本就是墙头草随风倒,日军初来乍到、兵锋正盛时,他们就依附于日军。现在日军江河日下,战败已是必然,他们也不愿意拴在日本人这根绳子上被活活吊死。
更不愿意与新四军和地下党为难,毕竟,日军现在自身都难保,怎么可能保护他们?只要深夜隔墙往院子里扔一块绑着石头的纸条,写明地点、时间与金钱数目,到时候去拿钱就可以。地主、富绅或许没有民族气节,但却不是傻子。
战乱年代,破财能免灾本就是福分,现在出一笔金银,既不会忤逆到新四军与地下党。万一将来抗战胜利,还提前为自己买一个资助抗日游击队的美名,将来好继续和新政权周旋,可以继续保全财产。
这种事情,周迪道也不是第一次做。自抗战以来,这种事情他们都习以为常,隔上三个月、半年就找个地主老财打秋风、补充饷银是家常便饭,日本人、地主富绅和新四军三方都在这件事情上形成了默契。
按照惯例与计划,事情都那么顺当、妥帖。然而,这一次,意外却发生了。这次,周迪道遇到了死心塌地的汉奸。他死心塌地地给日军卖命,将周迪道的行踪透露给日本人。
所谓默契便是彼此心照不宣,不知道就当没事发生,如果知道那就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接到汉奸举报,日军出动捉拿周迪道归案。好在,周迪道此次行动化名朱人达,日军并不知道其真实身份。
只当他是一般地下党将其押回宁波日本宪兵队总部严刑拷打,要求朱迪道从实招来。朱迪道心生一计,既然日军已无力清剿乡下游击队,那自己随便说几个活动不太频繁的村庄也不碍事。自己顺势假装投降,还能潜伏在日军内部探听些情报,到时候才顺势再逃跑反正。
日军甫一掏出刑具,还未用刑,周迪道便故意手舞足蹈、大哭着求饶:“求您别打我,我全招,我全招。”见周迪道如此软弱,日军也怔住了,新四军与地下党一向以顽强不屈著称,没想到周迪道竟如此软弱,还未用刑便求饶。
日军边放肆大笑着边放下手中的刑具,拿来纸笔让周迪道写出一个新四军据点。周迪道还真的写了一个新四军据点,而且是真真正正、确有新四军驻扎与活动的据点。一个计划已经在周迪道心中酝酿。
到村口,周迪道主动提出自己进去骗守军开门。由于前面周迪道迅速投降,并且看到村中确有新四军活动,日军没有多想,便答应周迪道请求,允许周迪道前去骗取守军开门。
周迪道进村后将自己的诈降计划与守军和盘托出,他要求守军故意放几个伤员吸引日军,不要太早让日军发现端倪,其余人则埋伏起来、攻其不备。日军一进来发现有几个伤员,看周迪道没有说谎,大喜过望。正当日军沉浸在给上司报功后获得嘉奖的喜悦中时,伏兵突然杀出,将入村日军全数剿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