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国声势浩大地宣布“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将前往亚太地区,加强影响力。但让外界没想到的是,航母还没出发,有些人就开始将矛头对准了解放军。
据英媒报道,“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战斗群中包括45型驱逐舰、23型护卫舰以及一艘核潜艇加补给舰。 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宣称,这次行动将穿越印度洋,抵达新加坡、马来西亚乃至澳大利亚附近海域开展演习,目的是对解放军此前的军事活动作出回应。一些英国媒体甚至自信满满地断言,即便中国的“辽宁”号和“山东”号双舰齐出,也不是“威尔士亲王”号的对手。
英媒大放厥词,但英国海军面临的挑战可不是靠嘴炮就能解决的。首先,英国目前正面临财政吃紧的问题,560亿英镑的防务预算,很难支持航母长时间的部署和高强度运作。 其次,英国在亚太地区的后勤保障能力有限。虽然这次行动中配备了补给舰,但新鲜蔬菜和大量燃油的持续供应却显得捉襟见肘。再加上当地缺少可靠的港口和基地支撑,势必给远程行动带来更多困难。英国若要在亚太地区“刷存在感”,恐怕得做好碰壁的准备。
资金和后勤保障的挑战是一方面,这艘航母本身的战力也没有那么强大。 “威尔士亲王”号航母能搭载24架F-35B战斗机。诚然,作为五代机,F-35B的隐身性能和先进程度不容小觑,但其为了追求垂直起降能力,牺牲了航电设备和挂载能力,实战中却未必能发挥出百分百的力量。当加载两枚AIM-120导弹时,F-35B作战半径仅有450海里。这样的数据,对于广袤的亚太地区来说,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比中英两国的航母编队,中国在多个关键领域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在舰载机种类、后勤支持和作战体系协同方面。 辽宁舰和山东舰,各自配备了一整套完整的歼-15系列舰载机编队。虽然歼-15并非隐身机,但经过多次技术升级——包括电子战型号和双座教练型号,其综合作战能力已不容小觑。相比F-35B在设备挂载上的妥协,歼-15凭借更大的载弹量和多样化的作战模式,在长时间、高强度的作战任务中,显得游刃有余。 此外,中国海军的这两艘航母,配合庞大的舰队,055型万吨大驱、052D导弹驱逐舰等,共同构建了一个灵活而强大的协同作战网络。这样一来,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都能做到滴水不漏。
除了航母本身的战力,体系化作战才是真正的制胜关键。 在南海这样的近海环境下,中国的歼-20战机、雷达、预警机等多重保障,能够实现全方位的空中威慑与防御。这种“三位一体”的空中屏障,让任何潜在对手都不敢掉以轻心。 一旦敌方敢越过红线,很可能遭到来自海上和空中的饱和打击,甚至有“鹰击-21”反舰导弹随时待命,敌方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值得一提的是,与英国航母在远洋中可能面临的补给麻烦不同,中国在区域内的补给系统相对完备,逐渐在关键节点上建立了稳固的后勤链。即便在复杂的情况下,也能确保持久的军事行动能力。这种自给自足的韧性,恰恰是英国航母在亚太地区所难以企及的。 (“鹰击21”导弹能在瞬间摧毁来袭之敌) 纵观两国航母编队的对比,不难看出,中国不单单是在数量上取得了领先,更重要的是在整合资源、优化协同以及提升综合作战效能等方面,完成了质的飞跃。“威尔士亲王”号即便再如何自诩强大,面对如此层次分明且高效协作的中国海军,也难免力不从心。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迁,全球军事格局正在经历深刻的再塑造,而在这场新时代的角逐中,英国与中国之间的差距愈发明显。曾几何时,英国凭借无坚不摧的海上力量,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然而,如今英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军事影响力正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削弱。 相比之下,中国在军事技术上的进步有目共睹,尤其是海军装备的更新换代。例如,中国最新的“福建”舰——一艘排水量8万余吨的航母,不
由此可见,若英国硬要逆势而行,以过时的姿态挑战新兴大国的海上地位,非但无法实现所谓“增强地区影响力”的战略目标,更可能遭遇多重阻碍。更何况,在外交领域,过于鲁莽的军事干预,往往事与愿违,最终可能自食苦果。 对英国而言,或许需要更为务实的再评估,以免贻笑大方、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