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森林种下第6亿棵树正好看到一个新疆的环境治理案例——新疆微地形营造技术为世

生产队巡查员 2025-04-22 15:39:15

蚂蚁森林种下第6亿棵树

正好看到一个新疆的环境治理案例——新疆微地形营造技术为世界干旱区生态修复提供“中国样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加上不合理采矿,导致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面积多次缩减,野生动物适宜生存环境大幅退化,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这里干旱少雨,废弃矿坑沙化、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塌陷地块随处可见,采用传统手段修复进展缓慢

图1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内,修复前的欧骆石材矿坑

转机始于微地形营造技术的逐步推广运用。2017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兵团自然资源国土整治中心联合研发“利用微地形营造实现干旱区植被近自然修复的关键技术”,并从理论走向实践。兵团自然资源国土整治中心主任李国辉介绍,该技术通过人工塑造浅沟、垄脊等微地形,布置保水构件,实现水分、土壤、种子的局部富集,成功破解了水分胁迫制约干旱区植被恢复的重大难题

图2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欧骆石材矿坑修复项目,工作人员利用微地形营造技术进行生态修复

统计数据显示,这项技术应用2年后,在无灌溉条件下的欧骆石材矿坑修复区,植被可利用水分效率提升5至7倍,植被盖度增加20%,多年生植被开始主导群落演替;5年后植被盖度超50%,梭梭、驼绒藜形成稳定群落,鹅喉羚、普氏野马、蒙古野驴等野生动物数量显著增加

图3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内,普氏野马漫步(摄于2024年9月6日)

图4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内,鹅喉羚悠然觅食(摄于2024年9月6日)

“该技术治理成本仅为国外传统修复模式的50%,突破了干旱区生态修复后期管护难题,构建了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已获国家专利3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邓铭江评价道

目前,这项技术已在新疆、兵团多个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中大面积应用,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周边等荒漠区累计应用面积超7500公顷

图5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欧骆石材矿坑修复区现状(摄于2024年9月10日)

当前,全球干旱区生态修复面临严峻挑战。参与该项技术研发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徐海量团队在《Ecological Indicators》期刊发表研究成果后,引发国际学术界关注。美国佐治亚大学农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萨娜·乌拉称其“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具有广泛国际应用价值”;英国利兹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研究员赛义德·穆尼尔认为,“该微地形营造技术可在全球推广,潜力不可忽视”;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彼得·托罗克表示,“新疆微地形营造技术,为世界干旱区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样板’”

[星星] 环境治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因地制宜,不是仅仅种树这么简单

.

0 阅读:9

猜你喜欢

生产队巡查员

生产队巡查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