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58岁的张之洞身体不适,下属赵茂昌送来一支野山参,张之洞服用后精神焕发,甚至还让妻妾生了9个孩子,20年后,当他得知野山参的真正配方时,气得对赵茂昌拳打脚踢,还怒吼道:“这东西毁了我的名声!” 张之洞出身贵州名门望族,自幼聪颖好学,勤奋刻苦,他博览群书,对诸子百家的思想都有深入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少年时代的张之洞已经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他的文章写作功底深厚,诗文诗酒情韵兼备,常常令世人惊叹。 张之洞成年后参加科举考试,以优异的成绩中举,从此,他步入官场,开始了一生对国家和百姓的奉献,无论在哪个职位,张之洞都能勤勉敬业,廉洁奉公,他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进谏,身体力行反对腐败,老百姓对这位青年官员的为政风格赞不绝口,上级领导也对他的工作能力给予高度评价。 张之洞的政绩斐然,他先后出任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重要职务,处处体现了一位政治家的风范,在湖广期间,张之洞力排众议,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兴办近代企业,开展对外贸易,他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聘请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帮助发展工业,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在洋务运动中,张之洞是改革的急先锋,他提出"中体西用"的著名主张,力图在保持中华文化精髓的同时,积极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他的努力下,一批新式学堂和军事工业在中国兴起,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现代化人才,张之洞还十分重视教育事业,他创办了湖北武昌高等师范学堂等一系列新式学校,亲自参与教学大纲的编写。 张之洞虽然身居高位,却从不奢靡腐化,他勤俭节约,生活简朴,从不接受贿赂,即便在外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上,他也坚持原则,绝不苟且,张之洞常常告诫身边的人,做官一定要清正廉洁,不能有半点儿贪念私欲,否则就会误国误民,他的言行一致令人钦佩。 繁重的公务和操劳过度,早早地亮起了张之洞健康的红灯,他经常废寝忘食地工作到深夜,即便头昏脑涨也不肯休息,张之洞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却忽略了疲惫的身躯发出的警示,就连他的亲信爱将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恨不得为他分忧解难。 一日,张之洞的心腹赵茂昌神神秘秘地把他叫到一旁,从怀中掏出一个精致的锦盒,说是从千里之外觅得的珍贵补药,保准见效,张之洞虽然一向不信这些,但拗不过赵茂昌的一片好意,勉为其难地收下了,没想到,服用之后果然精神焕发,浑身充满了使不完的劲儿。 张之洞把这件事当做了笑谈,却不曾想,一个偶然的发现揭开了惊天秘密的一角,那日,他在赵茂昌案头看到了几根形状古怪的"人参",顿时心生疑窦,在穷追不舍的逼问下,赵茂昌方才支支吾吾地交代,原来那是用鸦片浸泡制成的"补药"。 张之洞闻言勃然变色,盛怒之下,险些一巴掌把赵茂昌打出去,"好你个赵茂昌,枉我平日信任于你,你竟然在这等大事上欺瞒我!"张之洞声色俱厉地训斥道,他命人将那些"人参"尽数没收焚毁,并扬言与鸦片势不两立。 事情平息后,张之洞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反省,他想到自己曾在湖广任上大力禁烟,戒除鸦片之害,不料转眼间,却发现自己也难逃其毒手,即便是无心之失,也让他无颜面对百姓和先贤。 张之洞的内心充满了挣扎和煎熬,一方面是对赵茂昌的愤怒和不解,一方面又是对自己的懊悔和自责,他深知,这个错误绝不能重蹈覆辙,否则就辜负了"清官"的美誉,张之洞暗暗发誓,一定要彻底根除这个祸患,重拾往日清正无私的初心。 原来,长期服用鸦片制品已经让他产生了依赖,戒断反应的威力远比想象中更加可怕,张之洞虽然意志坚定,但肉体上的折磨却一天比一天更甚,他常常在夜里辗转反侧,骨头缝里泛起阵阵钻心的疼,有几次,张之洞甚至产生了动摇的念头,想着或许服一点儿解解渴也未尝不可。 长期的鸦片侵蚀和超负荷的工作还是给张之洞的身体埋下了病根,为了尽快让改革方案付诸实施,他依然夙兴夜寐,马不停蹄,有时,剧烈的咳嗽和胸闷让张之洞险些晕倒在公文堆里,但他却视若无睹,在他看来,个人的疾苦又算得了什么?此生此世,他早已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国家民族。 几年后,当曾国藩、左宗棠等一批老臣相继离世时,张之洞成为朝中的顶梁柱,他背负着偌大的晚清江山,呕心沥血地推行新政,培养人才,力图挽狂澜于既倒,然而,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变法图强的前路布满荆棘,即便张之洞已是强弩之末,仍在殚精竭虑寻求出路,1909年,张之洞因病去世,享年65岁。
1895年,58岁的张之洞身体不适,下属赵茂昌送来一支野山参,张之洞服用后精神焕
小博大史
2025-04-22 11:33:31
0
阅读:743
仲达
当张之洞是小白,人参和鸦片分不清?
赵洪浩
张之洞65岁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