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毛主席来到佛山地委招待所,听取了地委书记的汇报,后来回去对广东省委领导

寒烟锁重 2025-04-21 22:18:57

1961年毛主席来到佛山地委招待所,听取了地委书记的汇报,后来回去对广东省委领导们表示:你们那个地委书记胆子很大啊!什么都敢说的! 权威资料来源:《杜瑞芝:农村改革最大动力是农民肚子》——南方都市报 1961年2月,毛主席来到广东主持中央和地方的工作会议,在开会期间,主席特意来到了佛山视察。为了搞清楚这里的发展情况,主席在招待所见了佛山地委书记杜瑞芝,在与他的一番交谈中,毛主席对杜瑞芝印象非常深刻。 很多地方干部在主席面前,往往不敢说出实际的情况,杜瑞芝却是一个异类,他直言说出了佛山当地的实情。主席回去之后,就对广东省委的领导们说道:“你那个地委书记胆子很大啊,什么都敢说。” 1937年,杜瑞芝参加了八路军,在与日军的战斗中,他的表现非常不错。杜瑞芝也将革命视为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到了解放战争期间,杜瑞芝长期在地方负责政务工作,之后又跟着部队一起南下大别山,并被派到了中南局工作。 建国后,杜瑞芝被组织任命为广东土改调查员,在这里重抓土改工作。他结合当地的实情,将工作做得非常到位,不久后他就被提拔为新会县委书记。 在广东工作多年,杜瑞芝对地方的情况非常了解,他也尽自己所能把工作处理得非常出色。因此,他得到了组织的重视,之后被提拔到了佛山担任地委书记。 正是在佛山工作期间,他先后得到了毛主席、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接见,杜瑞芝在地方的成绩非常出色,可他给人印象更深刻的,还是他耿直的性格以及直言不讳的作风。 杜瑞芝也非常清楚自己的个性,曾有人劝他要谨言慎行,避免给自己惹来麻烦,杜瑞芝不以为然,并表示自己连讲话稿都不会烧,只要是他说出的话,他就一定会负责。 这样的做法确实给他惹来了麻烦,遇到了巨大困难。但杜瑞芝完全不怕,坚决进行斗争,他敢当着毛主席的面直言群众的不满,就不怕别人拿自己的话做文章。 在地方工作的时候,杜瑞芝会倾听群众的声音,他所做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能过上好日子。进入70年代,国内面临着改革的困境,大量有改革经验与决心的干部得到了重视,杜瑞芝便是其中之一。 1974年,他进入广东农委工作,那时的改革在农村进行得如火如荼,杜瑞芝对包产到户等改革方针非常认同,为了了解具体情况,他花费了很长时间在地方进行调研,哪里的粮食增产就到哪里去。这一路的调查,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改革推进到底。 1980年,他担任了广东省委常委兼农委主任,这些年深入基层的调查,已经让他对广东一带的农村状况非常了解。他也明白改革的阻力在哪里,农民遇到的问题又在哪里,他将自己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写成了报告交给了杨尚昆。 见到杜瑞芝的报告,杨尚昆非常高兴,他意识到这报告的重要性。随后,他们一起推动包产到户等改革措施,尽管一开始反对的人还有很多,可在铁一样的事实面前,一切反对都显得苍白无力。 杜瑞芝终于突破了这些阻碍,帮助广东的农民进入了全新的时代,承包大户在广东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都过上了好日子。 杜瑞芝的努力也让他得到了群众的爱戴,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敢为群众发声的正直干部。这些年间广东民众的生活越来越好,杜瑞芝功不可没,可他却表现得非常低调,自己只是默默做好工作。 平日里,杜瑞芝的生活也非常简单,一碗小米粥,一碟鱼,加上一点山西陈醋就是他平常的饮食,有时他也尝点家乡的汾酒。 他的住处非常简陋,除了一些简易的家具之外,唯一的一台电器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电视。与这些相比起来,杜瑞芝屋内大量的书刊就显得非常壮观,他每天除了工作之外,并没有其他的爱好,唯一能让他坚持下去的爱好就是看书。 哪怕自己再忙碌,他都会抽出时间看书,杜瑞芝也一直关注着国际局势的变化。 后来,杜瑞芝由于身体的缘故正式退休,退下来之后他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当然他并没有彻底与外界隔绝。 改革事业是他奋斗大半辈子的心血,哪怕自己年纪大了,行动不太方便,他还是经常抽空去各地看看改革之后的成果。他也花费了很长时间,去总结改革这些年的经验。 虽然自己已经退了下来,但他还是和当年一样耿直,自己也表示说话绝不拐弯,一切都为群众着想。 2012年11月22日,杜瑞芝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在他离去后,当地群众也非常怀念他,毕竟广东能发展成如今的样子,杜瑞芝也是功不可没。

0 阅读:128
寒烟锁重

寒烟锁重

缘起,我在人群中看到了你, 缘灭,我看到了你在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