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等到中方的电话,特朗普还在嘴硬:认为一个月内,有信心跟中国达成协议。那么,没等到中国电话之后,特朗普的自信从何而来?特朗普想在1个月内跟中国达成协议有可能吗?在这场贸易战中,美国还能撑多久?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从特朗普有信心在一个月内和中国达成协议为你进行分析。 4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外宣称,对中美达成协议充满信心。他表示:“中美会达成协议,美国会和所有人达成协议的。如果达不成协议,那我们就定个目标,大概在接下来的三到四周内,所有问题都将得到妥善解决。”这一表态看似展现了美国在贸易博弈中的强势姿态,但结合美国国内现状和中美谈判的复杂性,其背后逻辑值得深究。
特朗普高调宣称短期内达成协议的底气,更多源自政治作秀而非实际筹码。其惯用“极限施压”策略,先摆出强硬姿态,设置高压线,然后适时释放缓和信号,试图以此迫使对方做出更大的让步。而这种“先强硬后缓和”的套路在过往中美磋商中多次出现,例如2018年中美经贸磋商期间,美方多次上演单方面宣布达成协议却在细节上反复变卦的戏码,充分暴露其试图通过舆论施压来试探中方底线的真实意图。
更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这种看似自信的表述,背后实则是无牌可打的虚张声势。先看国内政治层面,民主党持续施压,让特朗普腹背受敌。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毫不留情地抨击其关税政策,直言征收关税“对美国没好处”。 拜登也发表演讲,指出特朗普执掌白宫这段时间,已给美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与灾难”。民主党人不断利用关税政策对美国经济和民众生活的负面影响,在国会等政治场合向特朗普发难,使得特朗普在国内政治决策推进上阻力重重。 资本外流的严峻形势也让特朗普焦头烂额。美联储拒绝配合他的货币政策,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警告称,关税政策推高通胀并抑制增长,导致2025年美国经济衰退概率升至45%,这无疑加剧了市场恐慌。资本出于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纷纷外逃。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释放协议信号,更多是为了稳定投资者情绪,试图挽回外流的资本,不过是政治上的自救之举。 从经济反噬角度来看,高额关税已成为美国经济的沉重枷锁。高关税导致企业成本激增,半导体等行业因关税年损失超10亿美元,加征关税后iPhone零售价飙升至2300美元,但美国本土生产成本仍高于中国,迫使企业继续依赖进口。 长滩港预测2025年下半年吞吐量下降20%,供应链断裂风险迫使企业囤积中国商品,进一步推高库存成本。这些现实表明,特朗普的“关税杠杆”已沦为自我消耗的工具,所以特朗普政府通过释放达成协议的信号来提振市场信心。
尽管特朗普设定三到四周期限,但实质性协议落地可能性极低。中美核心矛盾涉及结构性议题:美方要求扩大市场准入、限制技术转让,中方则坚持取消全部加征关税、停止制裁中国企业。例如, 2020年1月,美国要求中国购买2000亿美元农产品,却未承诺解除对华为的芯片禁令,这种“单方面要价”模式难以突破僵局,要达成一个全面且令双方都满意的协议,需要双方进行深入的沟通、协商和权衡。一个月的时间实在太短,根本不足以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
并且,中方在贸易问题上的反制立场十分坚定。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美方关税战已沦为数字游戏”,这表明中国对美国的关税政策并不买账。而且,中国加速拓展“一带一路”市场,对共建国家出口占比超50%,降低对美依赖。稀土出口管制等精准反制直接打击美国军工产业链,F-35战机所需417公斤稀土材料严重依赖中国供应,短期内无法替代。 此外,中国加速芯片自研,英伟达等美企担忧失去市场,反而向白宫施压放松管制,形成“美企反水”的戏剧性局面。如果美方不取消既有制裁,那么在贸易谈判中就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不会在国家核心利益和原则问题上做出妥协,只有美国拿出诚意,解决关键问题,双方才有可能达成真正的协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在这场贸易战中撑不了多久。美国经济韧性正被快速消耗。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婴幼儿产品企业主贝瑟·贝耐克因关税成本从3万美元飙至23万美元,库存售罄后无货可卖,面临工资、租金与贷款断供危机。马修·哈塞特的台灯企业被迫转型软件服务,折射出制造业“脱实向虚”的无奈。佛罗里达州文具公司起诉政府、五家小企业联合控告关税违法,显示社会承受力已达极限。 与此同时,艾奥瓦州的农民也深受贸易战之苦,他们敦促政府解决关税冲击。特朗普曾经承诺让制造业岗位回流美国,但现在这个承诺并没有兑现,选民们看到自己的生活因为贸易战受到影响,而政府却没有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他们对特朗普政府的不满情绪在不断增加。
然而,贸易战不仅对美国国内经济造成了伤害,还损害了美国与盟友的关系。欧盟拟对美国科技公司加征数字税,巴西通过“经济对等法案”限制美服务贸易,加拿大暂停电力出口谈判,日本虽然和美国进行谈判,但是并不打算做出重大让步,这些精准打击使美国丧失道德高地,加剧了国际贸易紧张局势。长期来看,这可能会削弱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 总而言之,特朗普虽宣称对中美达成协议有信心并给出时间预期,但从多方面因素来看,实际情况充满变数。中美贸易问题的解决需要双方以理性和务实的态度进行深入沟通与协商,寻求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正如孟子所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中美贸易关系中,合作与和谐才是推动双方共同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