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讲乌克兰国民卫队组建第1军团时提到,该部的核心为马里乌波尔战后重建并升格

国际风云速记簿 2025-04-21 10:42:00

最近我们讲乌克兰国民卫队组建第1军团时提到,该部的核心为马里乌波尔战后重建并升格的第12亚速机动旅,军团指挥官则是曾为俄军“阶下囚”的原亚速团指挥官丹尼斯·普罗科彭科。 在2022年的马里乌波尔战役中,亚速团指挥官普罗科彭科率领余部2000余人困守亚速钢铁厂,后听命于基辅命令于5月份向俄军投降,此后成为俄方的“阶下囚”数月。

后来还是因交换俘虏放归而重新在乌军中复职,并继续率部参战,而且职位还越来越高。 而眼下正好俄军和乌军又进行了一轮俘虏交换,媒体广泛报道的是246换246,照样遵循了1比1的换俘原则。 但是这轮交换其实还有另外一批人——伤员俘虏的交换,俄军用31名受伤的乌军俘虏,交换回来了15名受伤的己方军人俘虏。 所以这次的换俘总人数达到了538人,已是俄乌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换俘行动。 而据乌克兰方面称,自战争开始以来的历次换俘中,总计有4552名军人和平民通过谈判交换获释,另外还有529人在交换程序之外获释。

交换程序外获释的其实好多也是军人,比如这次交换提到的伤员(虽然这其实也是交换的);参与交换的则大多数都为军人,所以我们大概可以知道乌军通过换俘换回来多少人。 而且因为双方换俘时大部分遵循1比1交换原则,但其中有些交换乌军换回来的人数更多,所以大致也可以判断俄军在战争中的被俘规模。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乌军现在手里的俄军俘虏余量不多,俄军手里的乌军俘虏数还比较可观,所以乌方一直寻求“全部换全部”,但俄罗斯没有同意。 在战争中交换俘虏其实很正常,围绕这个的交锋也会很多;尤其是涉及到一些身份敏感的人员时,更是如此。 比如乌克兰在交换俘虏时,最想要回的是马里乌波尔战役期间被俘虏的原亚速团士兵。 因为这批兵员总体年轻,而且思想上极度反俄,换俘回来后只要身体恢复,便又可充当骨干继续作战。

乌国民卫队之所以能够重建第12亚速机动旅,就是以换俘回来的人员为主才能实现的。 因为亚速团是俄罗斯点名的所谓“新纳粹”武装,所以俄罗斯国内对于交换亚速系士兵的意见很大。 尤其是原亚速团的核心指挥官和军官,现在基本都交换回到了乌克兰,这就令莫斯科在战争中打出的“去纳粹化”口号变得有些讽刺。 那像亚速团团长普罗科彭科这样的人物,怎么就轻易“放虎归山”呢? 首先,2022年5月亚速钢铁厂守军的投降大概率不是无条件投降,因为当时守军尚有一战之力,俄军也并未突入钢铁厂内部造成乌军不得不降的态势。 守军很明确是接到了基辅的命令投降的,而此后俄罗斯则没有公布具体投降人员的信息。 几个月后的9月21日,俄乌进行了一次换俘活动。 俄方以亚速钢铁厂守军的5名主要指挥官外加200名战俘、10名外籍雇佣兵交换回来了55名俄军俘虏,以及一位“大人物”。

这位“大人物”就是乌克兰最大的反对派领导人维克多·梅德韦丘克,此人为亲俄派,俄总统普京还是其女儿的教父。 2022年4月12日,梅德韦丘克被乌克兰国家安全局逮捕,此后关于俄方是否会以马城之战俘虏的人员交换梅德韦丘克曾引发关注。 当时俄方的表态是:梅德韦丘克是乌克兰公民,他与俄罗斯没有关系,而且也不是军人;在亚速钢铁厂投降的是军人和民族主义组织成员;这完全是不同的人员类型,因此无从谈起交换事宜。 但事实是几个月后,的确进行了交换事宜。 按照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的说法,梅德韦丘克的“交换比值”是200名乌军被俘人员;而55名俄军俘虏对应交换的是马城乌军的5名主要指挥官。 此外还有10名外籍雇佣兵,属于是“附带赠品”。 实际上这也就是乌方的一个说法而已,按照真正的交换原则,55名俄军俘虏一对一交换55名乌军俘虏。而梅德韦丘克的“真正价码”是:5名乌军主要指挥官、10名外籍雇佣兵、145名乌军战俘。

这样的交换其实在俄国内民众中是引发极大不满的,为了平息内部的不满,在谈判中有个“找补”——5名乌军主要指挥官不能直接返回乌克兰,要一直在土耳其待到战争结束,作为“去纳粹化”的削弱版回应。 但到2023年7月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问土耳其时,土方“违反”协议允许泽连斯基将“软禁”于此的5名乌克兰核心军官带回基辅。 这5人分别为亚速团团长丹尼斯·普罗科彭科、副团长斯维亚托斯拉夫·帕拉马尔、第36陆战旅代理旅长谢尔盖·沃伦斯基、亚速团核心军官奥列·霍门科、国民卫队第12旅旅长丹尼斯·什勒哈(亚速团挂靠在第12旅的编制下,但实际地位则更高)。 这批骨干指挥官回国后,因为乌军已经重建了国民卫队系统的亚速部队,并升格为第12亚速机动旅,所以又继续由普罗科彭科担任旅长、帕拉马尔为副旅长。 因为亚速旅的核心骨干大都是从马城被俘后交换回来的,所以对老长官的重新归来倒也服气。

第12亚速突击旅在2023年秋重返前线,被部署在谢列布良卡森林区;后来俄军第20集团军突击特尔尼时,该部作为救火队增援前线,还缴获了俄军的“电战坦克”。 到2024年秋捷尔任斯克方向出现危机后,乌军将这个旅增调来负责反击任务,一度给俄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而在2025年的4月,以第12亚速突击旅为核心,乌国民卫队组建第1军团,由普罗科彭科指挥;另外在最近提到的最大规模的战俘交换中,乌军又换回了73名国民卫队官兵,其中大部分都是亚速钢铁厂的俘虏。 所以乌军通过前后60多次的俘虏交换,几乎是把马城投降的亚速团余部“整建制”地又套了回去,并用于作为重建的骨干。 而俄军方面在交换梅德韦丘克时,显然是有些被动的,付出了过高的“价码”;至于真正的俄军被俘官兵交换,交换比例和状况倒基本正常,只不过其俘虏来源比较广泛,各个部队都有,所以不至于因为少量俘虏关系到建制恢复的问题。 另外就是俄军在库尔斯克作战前期,被乌军俘虏了数百人量级的义务兵,其绝对数量较多,又不得不尽早交换;乌军可以提条件,要回了更多的骨干,这个对俄军而言也有些吃亏。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国际风云速记簿

国际风云速记簿

速记国际风云,为您记录每一个重要的国际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