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志愿军58师奉命北撤时,突然听到后方传来密集炮火,原本可以带队平安后撤的师长临阵抗命:“全师掉头,死守华川!” 1951年,朝鲜战场仍处于胶着阶段,志愿军第五十八师,接到了北撤的命令,准备暂时脱离战斗,以调整补给、养精蓄锐。 但是就在这一刻,一场惊心动魄的突袭悄然逼近。 五十八师师长黄朝天,此人出身草根,年轻时曾是陈毅将军的贴身警卫。 他为人低调寡言,却一身胆识,战士们都打趣他:“咱们师长名字起得有意思啊,黄土朝天的战场上,他倒是个背朝天的狠人。” 1950年底,抗美援朝的号角吹响,黄朝天带领部队第一时间入朝,驻防前线,哪里最危险,他就往哪冲。 华川以南的一场恶战中,他们与美军展开拉锯,连续鏖战了整整一个月,弹药告急,粮食短缺,后勤线频频被切断,官兵只能靠冷水和冻土充饥。 就是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五十八师依旧死守阵地,没有一人后退。 彭德怀元帅得知情况后,心疼地命令:“让黄朝天他们撤,不能再牺牲了!” 北撤的命令终于下达,黄朝天本已下令全军收拢,打算带着残部退往后方。 他一路护送部队撤至华川,准备就此摆脱敌军火网。就在这时,后方突然传来震耳欲聋的炮火声,一连串爆炸把天边烧得通红。 他眉头一皱,立即让通讯员去查,没多久,情报就送到了他手中。 敌军大规模穿插部队,已绕到志愿军侧后方,而后续部队尚未脱离危险,若敌人封锁这条退路,兄弟部队将被包饺子,彻底歼灭。 这一刻,黄朝天的内心挣扎到了极点,他看着身边战士们那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那些衣衫褴褛却仍紧握钢枪的年轻人,他们太累了,太苦了。 本可以平安离开这片血腥之地,现在却要再度折返,几乎等同于自杀。 但他终于还是下达了命令:“全师调头,死守华川!违令者军法处置!” 没有慷慨激昂的动员,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句硬邦邦的命令。 一声“调头”,让无数战士默默擦了擦眼角,咬牙转身,跟着这个让他们又怕又敬的师长,义无反顾地冲回火海。 敌军没想到已经北撤的志愿军,竟然敢回头打反包围,正面被击溃之后,双方在华川展开了最惨烈的一场血战。 黄朝天命令将部队划为若干小股,分散伏击,利用夜色和地形,连续打了几天几夜的游击战,重创敌军主力。 战斗中,他亲自端起轻机枪,带着一个排冲上一处高地。 敌军火力太猛,身边战士不断倒下,黄朝天负伤三处,鲜血浸透棉衣,但他仍不肯后退半步,反而将身边仅有的两枚手榴弹一左一右投掷出去,硬生生把敌人炸出山头。 华川之战持续整整五日,志愿军以不足三千人,对抗了美韩联军超过一个师的兵力。 最终,后续部队得以安全脱离包围圈,而五十八师,也伤亡过半,近乎打成一个空壳。 支援部队赶来时,黄朝天躺在担架上,嘴角带血,却还在操心:“炮兵得换个阵地,敌人的座标估摸着摸准了,得避一避……”话还没说完,便昏了过去。 事后,彭德怀得知这一役,久久不语,最终只叹了一句:“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黄朝天因此役荣获战斗英雄称号,但他从不言功,复原后淡出前线,在西北某军区担任要职。 有人问他:“你那时候不怕死吗?” 他只说:“不是不怕,是后面还有人,我要是走了,他们就都回不来了。” 有人说,华川是用五十八师的血换来的战略胜利,而黄朝天,就是那道血色防线里最亮的钢钉。 如今的华川,早已恢复宁静,青山翠柏间,埋着那些没有留下名字的志愿军。 他们或许没能等到胜利的那一天,但正因为有他们,中华民族才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黄朝天,那位“背朝天”的老兵,早已归隐乡野,但在无数志愿军老兵心中,他依旧站在华川的那道高地上,身影笔挺如山。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黄朝天
1951年,志愿军58师奉命北撤时,突然听到后方传来密集炮火,原本可以带队平安后
牧童的娱论
2025-04-20 17:14:37
1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