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之所以落后,是因为奇葩特别多,中国足球历史上十大奇葩政策,你觉得哪一条最奇葩? 1. 取消升降级制度 2001年、2002年和2004年、2005年,甲A和中超曾两次取消升降级制度。这一决定导致球队摆烂、比赛质量下降,观众大幅减少,俱乐部和联赛收入也急剧下降。 2. 扑克牌抽签决定名次 2002年甲A联赛,第二名深圳队和第三名北京国安积分相同,按照国际足坛通行的规则应该比较净胜球或胜负关系,然而足协竟然采用扑克牌抽签的方式决定名次。 3. 输球才能保级规则 2003年甲A联赛,足协将2002年的积分乘以0.5再加上2003年的排名来决定降级名额,导致出现了最后1轮输球才能保级的荒唐情况。 4. 限制国脚引进数量 2004年,足协限制了球队引进新国脚的数量,如果一支球队拥有4名或以上的国脚,将不得再转入新国脚。限制了俱乐部的发展和联赛水平的提升。 5. 体测制度 1992年足协开始实施12分钟跑,要求12分钟必须跑完3300米才能参加联赛,后改为折返跑,直到2011年才被取消。 6. 按观众人数扣除分红 2007赛季,足协为提高上座率,规定联赛平均上座人数低于5000和1万人的俱乐部,将在年终联赛分红中扣除10%和5%。但这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7. U23政策 2017赛季,足协推出U23政策,但由于实际操作上存在漏洞,导致U23球员被刚开场就换下的情况出现,没有真正达到培养年轻球员的目的。 8. “国家队踢中超”构想 2018年夏天,体育总局曾提出“国家队踢中超”的方案,遭到强烈反对最后未能实施。 9. 中性名政策 2020年11月,足协推出“中性名政策”,要求俱乐部改名,引发了争议,影响了投资人的意愿。 10. 头球算两分 1985年,足协规定在积分净胜球相同的情况下,头球角球任意球的得分乘以2。该政策只实施了一年就废止,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球员的头球能力。 你觉得以上奇葩政策哪条最奇葩呢?中国足球举措 中国足球发展史 足球选拔机制
中国足球再一次成为了笑话。记得2008年奥运会,当时的中国国奥队被淘汰,国奥队队
【2评论】【3点赞】
哈雷
脑袋进水了
欲速则不达
12分钟跑在过去还是取得了比较积极的作用,取消后看看球员的身材,白斩鸡一抓一大把,不少球员体能难以支撑90。不过12分钟跑的弊端在于,赛季开始前的备战期都在练体能,忽视了球员技战术的打造和磨合。
用户10xxx08 回复 04-21 06:25
放屁
用户10xxx39
以前成绩也不好,但这练的一身腱子肉,说明也是下了工夫了。现在这群少爷,养的白白胖胖的,都特么什么玩意
日月明的明
这就是外行领导内行的结果。
用户17xxx28
中性名政策没有问题,只是实施的时机不对。其他的全是违反足球发展规律的脑残政策
舍得~~牛牛
体能测试还是能肯定的
忧郁的白衬衫
改名那个其实真没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