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白加黑横空出世,短短180天销售额1.6亿元。这款感冒药引发的市场震动,至今让人记忆深刻。就在公司风头正劲时,它的创始人徐无为却“疯了”。办公室里,他哭过,笑过,甚至一度被人送去医院。 白加黑这药是怎么来的?得从徐无为的一次美国之行说起。1993年,徐无为在美国的药房里看到一款感冒药,分成“白天片”和“晚上片”,白天吃了不犯困,晚上吃了睡得香。他眼睛一亮,心想:国内咋没人做这个?这不就是个大机会吗?当时国内的感冒药市场还挺单调,大多是治头痛发热的普通药,没啥特别的。徐无为觉得,这要是做成了,肯定能火。 回国后,他没闲着,马上拉了一支研发团队,开始干。他当时是启东盖天力药厂的老板,手里有资源,也有魄力。研发过程不轻松,钱砸下去不少,试验做了无数次,光是调整配方就花了大半年。终于,1994年底,白加黑搞出来了。名字简单,白片黑片一目了然,广告词也接地气:“白天吃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得香。”听着就让人觉得靠谱。 1995年初,白加黑正式上市。一开始,药店老板们不太买账,觉得这玩意儿价格比普通感冒药高,怕卖不动。徐无为也没慌,他直接放大招——铺天盖地的广告。电视上、广播里,甚至街边的小广告牌,哪儿都能听到白加黑的名字。那时候电视还是老百姓的主要娱乐,广告一打,家家户户都知道了。 消费者一看,这药还挺新鲜,白天干活不犯困,晚上还能睡好,谁不想试试?结果,销量跟坐火箭似的往上窜。工厂忙得连轴转,生产线24小时不停,货还是不够卖。到1995年下半年,180天时间,销售额直接破了1.6亿元,市场份额占到15%,成了感冒药界的第二把交椅。这速度,别说同行,连徐无为自己都没想到。 老百姓喜欢这药,因为它真管用。感冒本来就烦,白天还得上班,晚上睡不好更糟心,白加黑正好戳中了大家的痛点。市场反应这么好,也证明徐无为的眼光没问题,他抓住了国内市场的空档,打了一场漂亮仗。 可成功不是没代价的。白加黑火了,问题也来了。生产跟不上,供货老断档,质量还得死盯着,徐无为每天忙得脚不沾地。订单多得数不过来,工厂加班加点,他也跟着熬夜开会、跑市场。时间长了,他的身体开始吃不消,失眠、胃痛,精神一直紧绷着,像根拉满的弦。 终于有一天,弦断了。那是在一次公司会议上,徐无为突然崩溃了。有人说他当时又哭又笑,情绪完全失控,最后直接被送医院去了。具体啥病,外界不清楚,但精神和身体双重透支是跑不了的。那段时间,他是白加黑的灵魂人物,公司全靠他撑着,可他毕竟是人,不是铁打的。 住院没多久,徐无为状态稍微稳了点,出院后还硬着头皮回去工作。可那时候,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创业者了,精神头差了很多。公司虽然还在往前冲,但他的身体和心力都被掏空了。 白加黑的辉煌没持续太久。2000年,启东盖天力药厂被东盛集团收购,徐无为也退出了管理层。东盛接手后,野心不小,想把白加黑推得更远。可扩张太快,资金链跟不上,2004年,东盛撑不住了,把白加黑卖给了德国拜耳。 拜耳是大牌子,但对白加黑没那么上心。广告少了,推广力度也弱了,市场份额一点点缩水。后来,国家药品监管政策越来越严,白加黑这种老药的日子更不好过。现在你去药店,基本看不到它的影子了。曾经那个火遍全国的感冒药,就这么慢慢淡出了大家的视线。 徐无为呢?退出公司后,他的生活低调得不行,没啥消息传出来。有人说他后来身体一直不太好,也有人说他就想安静地过日子。不管咋样,他把白加黑带到巅峰,也付出了自己的代价。
1995年,白加黑横空出世,短短180天销售额1.6亿元。这款感冒药引发的市场震
文山聊武器
2025-04-19 20:15:5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