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河南一名女医生发现血样异常,立即将情况进行上报,可单位却毫无回应。于是,她只好上报至中央卫生部。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几十万人性命得以挽救。然而,她却被开除公职,甚至最后被逼得远走异国他乡。 34年前河南周口地区卫生局血站的采血室里,31岁的王淑平医生像往常一样准备着采血器材。 窗外柳树刚抽新芽,消毒水混着铁锈味的空气里,谁也没想到这个平常的工作日会揭开一场持续三十年的公共卫生风暴。 事情的导火索是个四十来岁的庄稼汉,那人撸起袖子时,王淑平瞥见他胳膊上密密麻麻的针眼,像被马蜂蛰过的蜂窝。 这汉子说话时眼神躲闪,推说是在邻县工地干活时被蚊子咬的。王淑平心里咯噔一下——她在防疫手册上见过,重复使用的针头会造成针眼叠针眼。 当天下午,她特意把血样分成两份,偷偷用自费买的丙肝试纸测了测,结果红得刺眼。 接下来三个月,王淑平像着了魔似的翻档案。血站1989年采购的离心机早就过了报废期,试管架上的灰能搓出泥球。 更让她心惊的是登记簿:同一个村子的张三李四,隔三差五就来卖血,最近半年最多的来了27次。按国家规定,献全血至少间隔六个月,可这里压根没人管这茬。 转机出现在那年秋天,王淑平借调到商水县防疫站支援,在仓库角落里发现堆成小山的报废血袋。管仓库的老头喝多了说漏嘴:"这都是查出来有问题的,上头让存着等统一销毁,存了两年也没见人来拉。" 王淑平趁夜溜进去,数着月光清点出四百多袋带霉斑的血袋,偷摸着做了批快检。结果出来那晚,她在值班室抖得握不住笔——62份样本艾滋病毒初筛阳性,这要流出去得害多少人? 报告递上去像石沉大海,卫生局领导拍着桌子骂她"制造恐慌",血站主任私下劝:"知道咱站一年给县里创收多少不? 八位数!你把这些血废了,全县教师工资你发?"王淑平不死心,蹬着二八自行车跑遍周边六个县,发现更吓人的事:有些黑血站为省针头钱,竟把十来个人的血混着装瓶,抽完血浆再把红血球打回卖血人体内。这种"回输"操作,等于给艾滋病毒开了高速公路。 1995年冬天,王淑平带着缝在内衣里的62管血样进京。在北京站蹲了三天,终于见到中科院院士曾毅。 老院士看着快检结果,眼镜腿都在颤:"15份里有13份确诊,这是要出人命的啊!"当天下午,卫生部急电河南成立专项组,三个月内关停全省230多家违规血站。 后来统计,光是周口地区就查出四千多艾滋病毒携带者,全国因此躲过一劫的人少说几十万。 可英雄没落着好报,血站整顿令下达第二周,王淑平办公室就被断了电。有人往她家门上泼红漆,丈夫受不了闲话离了婚。 最寒心的是1996年全省卫生系统评优,当年她救下的人够坐满十个体育场,表彰名单上却查无此人。2001年,走投无路的王淑平带着女儿远走美国,临走前把多年积攒的检测资料埋在老家枣树下。 如今去医院献血,年轻人可能不知道,那些严格到矫情的规定——针头当面拆封、献血间隔精确到天、血袋二维码溯源——都是用血泪换来的。 2019年王淑平在犹他州去世时,河南老家的艾滋村早通了柏油路,新建的传染病医院墙上,依然没挂她的照片。倒是当年被她救过的老村长,年年清明在村口烧纸时总多备一份:"给那个较真的女大夫,她在下头也该歇歇了。" 参考文献: 郑茵红,李春燕,詹霞华,应晓,吴中秀.浙江省血液中心成分献血预约模式建设策略与评价.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5,23(1):77-7881
1991年,河南一名女医生发现血样异常,立即将情况进行上报,可单位却毫无回应。于
玉尘飞啊
2025-04-19 17:50: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