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抗日神枪手被包围,枪中仅剩一发子弹,可无耻叛徒和日军军官却同时出现,这发子弹到底打谁?一时之间难住了神枪手……
这名抗日神枪手名叫王凤麟,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牡丹江宁安卧龙河村,由于家庭贫困,王凤麟只上4年学就回家务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20岁的王凤麟加入东北抗联,由于王凤麟十分机灵,组织派他秘密打入伪军阵营做卧底。
王凤麟前往伪军马海山部队从事兵运工作后,积极争取伪军信任,为组织传回大量情报,同时也身体力行的感化了一批伪军。
1933年5月,组织根据王凤麟提供的精准情报,率军攻打伪军马海山的队伍,王凤麟与组织里应外合,还顺势策反了一个营的伪军兵力,回归队伍后,王凤麟被任命为第四军特务连连长。
1935年,组织派王凤麟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爆破技术,他用两年时间,全面掌握了爆破攻坚技术,随后前往延安,在延安顺利入党。
1938年,王凤麟被派往山东抗日根据地,他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开办以爆破技术为主的特训班,他还将所学知识与我军实际情况结合,开展特色培训。
王凤麟在深入浅出的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鼓励战士们自制土炸药,研究土办法,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爆破技术骨干,他还积极参加实战,担任营长期间,曾率部攻击敌军,并成功俘虏数十人。
由于王凤麟的能力非常突出,很快就吸引了山东纵队高层的注意,加上他主动申请到一线作战,在1940年被任命为副团长。
担任副团长后,王凤麟多次率部直面来犯之敌,同时充分发挥爆破特长,巧妙使用爆破与火力掩护相结合等特殊战术,对敌人开展“偷炸”、“悬炸”等作战方法。
创造了诸如,以小股兵力5分钟消灭20多名敌人、10分钟干掉日伪军30余人等辉煌战绩,也正因为王凤麟如此突出,他被山东纵队的一团和二团“挖来挖去”,先后担任两个团的副团长。
1942年8月,王凤麟仅率领1个连的兵力,在博山附近围点打援、伏击日军,成功毙敌30余人,并俘虏大量伪军。
然而,也是在这场战斗中,王凤麟不幸右腿中弹负伤,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加上救治不及时,伤口很快感染化脓,但王凤麟依旧咬牙坚持作战。
等到可以开展救治时,卫生员无奈告诉王凤麟,要想保住性命,只能把右腿截肢,而且卫生员还说,没有麻醉药,截肢时只能硬挺。
王凤麟听后没有丝毫畏惧,随手拿起核桃咬在嘴里后,就让卫生员开始截肢,整个截肢过程中,王凤麟没有喊过一声疼。
短暂休养一段时间后,王凤麟用枣木做了一个假肢,继续上战场与敌人周旋,王凤麟除了爆破技术非常强悍之外,枪法还非常惊人,是个典型的神枪手,多次狙杀敌人。
这也导致敌人非常痛恨王凤麟,曾多次发出悬赏,很快,敌人的扫荡开始了,王凤麟考虑到敌人的凶残和自己的身体情况,为了不拖累大部队,主动提出不跟随部队迁徙,留在当地开展游击战。
1942年10月5日,经过缜密分析,王凤麟带领一家老小和几名警卫员登上了马鞍山,之所以选择马鞍山,一来这里地势险要,属于兵家必争之地;二来山上还有部分伤员和抗属,他也好照应。
与山上人员汇合后,王凤麟充分发挥自己多年征战经验,组织大家集中培训,并率领大家分工合作,做好后勤、修建工事等一系列工作。
然而,由于叛徒谭继生出卖,敌人很快就知道了王凤麟身在马鞍山,早就视王凤麟为“眼中钉,肉中刺”的敌人,随即率兵突袭马鞍山。
当时,王凤麟身边只有30多人,大多还是老弱病残,而且王凤麟手中也只有9支长枪,弹药更是少得可怜,唯一的“重火力”就是手榴弹。
1942年11月9日,敌人派出2000多名日军、4000多名伪军将马鞍山团团围住,先是发动了炮轰,随后又派出4架飞机轰炸,然后才派步兵登山强攻。
为了节省弹药,王凤麟组织大家来到一处险要之地,捡了很多大石头,等敌人来到山脚下,就用石头往下砸,王凤麟还时不时用枪狙杀敌人。
一时之间,敌人被打蒙了,敌人甚至认为情报有误,山上不可能只有30多人,可叛徒谭继生却信誓旦旦地保证,山上只有老弱病残,并答应劝降王凤麟。
随后,谭继生上前喊话,这可把王凤麟气坏了,他查看了一下弹药,枪中只剩下一发子弹了,他当即决定击杀叛徒,可就在这时,王凤麟看到了拿望远镜的日军指挥官。
一时之间,王凤麟犹豫了,如果击杀叛徒自然解恨,但敌人指挥官更值得击毙,思来想去,王凤麟决定用最后一发子弹击毙敌人指挥官,后来人们得知,王凤麟击毙的是日军参谋长山田大佐。
不过,击毙敌人参谋长后,王凤麟的位置也彻底暴露,因敌众我寡,最终英勇牺牲,王凤麟的家人也全部牺牲,被后人誉为“满门忠烈”。
此战,除了王凤麟的徒弟爆破手刘厥兰,跳崖后挂在树上,侥幸活了下来外,其他人全部壮烈牺牲,敌人也付出了200多人的伤亡代价。
最后一颗子弹是留给叛徒还是留给敌人,王凤麟做出了选择,大家觉得这颗子弹应该留给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