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任务就是让她们怀孕,”2023年1月7日,尼日利亚警方突袭一家不起眼的草屋,抓捕了一个17岁的男子,和十几个怀孕在身挺着大肚子的年轻女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3年1月7日,尼日利亚一处不起眼的草屋被警方突袭,一名17岁男子和十余名怀孕的年轻女子被当场抓获,面对警方的质问,男子平静地说:“我的任务就是让她们怀孕。” 这句冷漠的回答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地下产业链——“婴儿工厂”,在尼日利亚这个经济落后的国家,这种丧失人性的产业为何屡禁不止?它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悲剧? 在“婴儿工厂”中,一切以生育为中心,女性被简化为生产工具,年轻男子被雇佣为“播种者”,他们的职责是通过频繁的性行为确保女性怀孕,一旦怀孕,女性需在严格监控下生产,婴儿随后被明码标价出售。 男婴价格约为1.3万元人民币,女婴略低,约1万元,这些新生儿往往在断奶后迅速被卖给买家,主要流向欧洲等地,交易通过隐秘的中间人网络完成,工厂的管理者从中获取暴利,而整个过程如同流水线般高效、冷酷。 参与这一产业的女性境遇各异,但无一例外都充满悲剧,一些女性是被拐卖或被“高薪工作”的谎言诱骗而来,涉世未深的她们进入工厂后,很快发现自己陷入无尽的生育循环,生产完的短暂休养期后,又被要求再次怀孕,直至身体崩溃。 还有一些女性因极度贫困主动加入,17岁的乌格乌便是其中之一,她因未婚先孕被家庭抛弃,男友也拒绝负责,走投无路之下选择了“婴儿工厂”。 她曾以为这里提供食宿和医疗是救赎,却发现自己只是被利用的工具,另有一些女性,如23岁的娜旺科,甚至将此视为改善生活的途径,靠生育换取高档衣物和化妆品,然而她们往往对孩子的命运一无所知,幻想中的“富裕家庭”多是谎言。 尼日利亚的贫困是这一产业滋生的温床,作为一个经济落后、资源匮乏的国家,大多数居民难以维持温饱,农业是主要经济支柱,但微薄的收入远不足以支撑家庭开支。 社会文化进一步加剧了问题:女性地位低下,未婚先孕者被视为耻辱,常常被驱逐出家门,失去任何支持,更令人痛心的是,堕胎在当地被禁止,这些女性在绝望中只能铤而走险。 此外,重男轻女的观念使男婴价格高于女婴,助长了性别歧视下的剥削,政府的态度也为这一产业提供了生存空间,“婴儿工厂”带来的高额税收让当局对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工厂运营需纳税,买家和参与的女性也需纳税,这笔收入对财政紧张的政府而言极具吸引力,警方虽不时突袭窝点,但行动多是为了震慑和催促交税,而非彻底铲除。 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推波助澜,欧洲客户通过专门的贩卖公司与工厂交易,形成跨国犯罪网络,据统计,即便在疫情期间,这些公司仍获利高达4.5万亿元人民币。 受害者的命运令人唏嘘,频繁怀孕对女性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许多人在生育五六胎后健康崩溃,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她们的心理创伤同样深重,被迫与陌生人生育、与孩子分离的过程充满痛苦。 而被卖出的婴儿命运更为悲惨,少数被富裕家庭收养,更多则沦为奴隶、童工,或被用于实验和宗教仪式,他们的未来在出生那一刻便被注定,毫无希望可言。 尽管警方多次突袭,类似窝点依然层出不穷,根源在于贫困和社会不公的恶性循环,要彻底铲除“婴儿工厂”,仅靠打击犯罪远远不够,提升经济水平是关键,只有让居民摆脱贫困,才能减少绝望中的错误选择。 教育和法律改革同样重要,改变性别歧视观念、保护女性权益,才能为她们提供更多出路,国际社会也需合作,切断跨国贩卖的需求源头,遏制这一罪恶产业链的蔓延。 17岁男子的“任务”不仅是一个个体的无知,更是贫困与人性扭曲的缩影,在尼日利亚的土地上,贫穷如同一朵邪恶之花,绽放在每一个被剥削的生命中。 如何在经济发展与道德底线间找到平衡,不仅是尼日利亚的难题,也是全球需要面对的挑战,或许,只有当贫困不再是逼迫人性的枷锁,这片土地上的女性和孩子才能迎来真正的希望。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主要信源:央广网——《尼日利亚“婴儿工厂”揭秘:怀孕女子黑市卖孩子》
“我的任务就是让她们怀孕,”2023年1月7日,尼日利亚警方突袭一家不起眼的草屋
如梦菲记
2025-04-19 10:39:54
0
阅读:1246
微風中的雨
要打击买方市场啊 穷人缺少工作机会,卖儿卖女卖器官卖Y,是常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