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9年,尉迟恭54岁时,李世民突然提出要把他16岁的女儿嫁给尉迟恭为妻,尉迟恭一听,愣了一下,赶紧跪下磕头,以“糟粕之妻不下堂”的理由拒绝了。没过多久,他就上书告老还乡了。
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是一代明君,更是一位宽仁的君主。可就算是这样,也不免落入怀疑昔日一同打拼天下的功臣谋反的俗套。尉迟恭就是他的怀疑对象之一。
尉迟恭对于李世民而言,可以说是如兄长一般,更是他的救命恩人,两次救了李世民的命,李世民能当上皇帝,尉迟恭功不可没。那李世民为何还要怀疑他谋反呢?
这要从尉迟恭的功劳说起。他两次救李世民于危难之中。
当年,攻打王世充时,李世民带轻骑探营地,突遇王世充的数万兵马,单雄信起码冲过来,就在李世民要遭毒手时,尉迟恭策马扬鞭一枪就将单雄信挑下马,护着李世民突出重围后,又带着大军和王世充撕杀,把敌军击溃。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的战乱过程中,李世民的战马受惊,一路狂奔进树林,李世民也被树枝挂下马,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李元吉用弓箭住脖子,眼看就要被勒死时,尉迟恭冲了过来,一边骑马一边惊雷般大喊,李元吉被吓得落荒而逃,尉迟恭搭弓射箭,结束了他的小命。
此外,大战王世充,窦建德,刘黑大闼,血战匈奴,都活跃着尉迟恭的身影。
此后,李世民登上皇位,尉迟恭作为大功臣,李世民赐给他国公的爵位,无数金银财宝,还有1300户。要知道,秦琼和陈咬金才700户。
如此殊荣仅此一人,他的地位水涨船高,尉迟恭也开始居功自傲,膨胀了,不把一些大臣放在眼里,甚至是年龄长孙无忌这些人和他意见相左时,他都当面指责,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你觉得这样不是办法,就打发他离京去地方当官。
贞观六年,李世民大摆宴席,慰劳一众功臣,尉迟恭作为开国功臣当然不会缺席。宴会当日,居然有人坐在尉迟恭位置的上头,不满地大吼道:你有何德何能?座位居然在我尉迟恭之上!
李世民的堂弟李道宗过来做和事佬,被尉迟恭挥起,一拳砸在脸上,一只眼睛差点被砸瞎了。李道宗除了是皇亲之外,还是功臣名将,为唐朝江山一路拼杀过来的。
尉迟恭竟然当着李世民的面将其打成重伤,直接砸了李世民的场子,李世民愤怒地拂袖而去。回到御书房后,李世民冷静下来,他意识到,这样下去,尉迟恭迟早要自己把自己送上断头台。这不是李世民想看到的。他决定敲打敲打尉迟恭。
李世民召见尉迟恭,对他说:有人说你要谋反?这是怎么回事?
尉迟恭一听,又悲又愤,直接脱掉了自己的衣服,露出伤痕累累的身体对李世民说:老臣跟随你南征北战,身上刀剑伤无数,如今天下已平定,您开始怀疑老臣谋反了吗?
李世民很满意尉迟恭的反应。回忆起两人并肩作战的日子,李世民同时也留下眼泪。扶起尉迟恭,安抚着他的情绪。
经过此时,尉迟恭也明白两人现在已经是君臣关系,回不到从前了。经过敲打的尉迟恭,总算醒悟了,他之后行事也更加谨慎。
有一回,李世民和他一起喝酒,李世民说:我把公主许配给你,如何?
也是一番试探,试探尉迟恭是否继续高调,试探他是否会有追求更高权力的想法。
当时,尉迟恭已经50多岁了,而李世民未出嫁的女儿,也就才16岁。尉迟恭心里清楚,这又是试探。如果答应了,可能全家都会走向灭亡,他惊出一身冷汗。
连忙叩头说道:我的妻子是我的糟糠妻,与我同甘共苦好多年,我虽然是粗人,但我听说过古人富贵不换糟糠妻。此并非我本愿。
(《资治通鉴》云:上又尝谓敬德曰:“朕欲以女妻卿,何如?”敬德叩头谢曰:“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上乃止。)
李世民听完,微微一笑,也不再提。
经历过这些敲打,尉迟恭总算明白了。自己功高震主,以前的战功都是过眼云烟,有太多的事,君臣都很无奈,他想通了,是该放手了。
在尉迟恭58岁那一年,他向李世民提出辞官。从此闭门谢客,不问政务。
直到74岁,得以善终。而他的子孙后代享受了近200年的福泽。
尉迟恭经过李世民的敲打,能及时反省,及时隐退,低调做人,换来了晚年的平安和子孙后代的福泽。
而李世民也不愧为一代仁君,良弓藏,走狗烹的事例在历代王朝比比皆是,但是李世民没有这样做,反而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敲打功臣,让他们认清形势,做出正确的选择。
李世民和尉迟恭两人互相扶持,互相成就,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