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智能化该卷什么?这台大众 ID. 与众给出了反套路答案
兄弟们,最近聊电动车智能化,发现个怪现象:新势力们忙着比算力、堆激光雷达,屏幕越做越大,功能越来越复杂,可真正开车时能用得上的没几个。直到试驾 ID. 与众,才突然意识到:原来智能进化不是炫技,而是让技术默默服务于驾驶,这台车的“反套路”智能化,才是咱们普通车主真正需要的。
智能座舱:从机械交互到情感共鸣
坐进ID. 与众座舱,最先被打动的是无感化的智能体验。早上上车,车机系统会根据日历自动规划通勤路线,要是赶上雾霾天,不用动手,它自己就会打开内循环和N95滤芯,把PM2.5数值压到个位数,说一句“有点冷”,座椅加热和空调升温同步启动,不像有些车机得层层菜单找功能。这种主动服务的默契,就像身边坐了个懂你的老搭档,不用你开口,就把事儿办了。
AR-HUD 绝对是我用过最“上瘾”的功能。导航箭头直接投在前挡风玻璃上,左转时箭头会跟着车道线“拐弯”,限速信息就悬浮在视线下方,再也不用低头看手机,连匝道并入主路的箭头都标得清清楚楚,视线始终没离开过路面,安全感直接拉满。对比那些依赖大屏导航的车型,ID. 与众证明了高级的智能,是让技术隐身,只在需要时出现。
驾驶辅助:不拼参数,却像老司机一样稳
在拥堵的城市路况,ID. 与众的IQ.Drive智驾管家彻底治好了我的跟车焦虑。全速域ACC跟车特别“佛系”,跟前车保持的距离恰到好处,不会突然急刹让后排乘客往前栽,也不会被加塞到怀疑人生,那种平顺感就像老司机手动跟车,连我这种开惯燃油车的人都忍不住点头 原来电动车的辅助驾驶,真能做到不添乱。
最贴心的是高速场景,遇到大货车并排行驶,车道居中功能会主动往内侧小幅偏移,避开货车盲区;暴雨天里,大灯会自动扩大照射角度,照亮路边的行人与路牌,这些针对中国路况的“本土化补丁”,比任何华丽的参数都实用。
结语:当智能化回归“以人为本”,才是真进步
ID. 与众的智能化革命,用德系精工的底蕴告诉市场,真正的智能进化,不是颠覆传统,而是让技术与人性深度和解。如果你和我一样,厌倦了电动车的参数内卷,想找一套“不添乱、帮得上忙”的智能系统,ID. 与众值得你去试试。
暮依阳
大众就别来掺和什么智能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