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太久竟然也是一种苦恼?2018年,104岁的科学家在家人陪同下,前往瑞士执行“安乐死”,不料在30秒后突然睁开双眼,缓缓说出一句话,惹得众人哭笑不得。 在瑞士的一家诊所里,贝多芬的《欢乐颂》悠扬地回荡着。2018年5月10日中午,104岁的澳大利亚科学家大卫·古道尔就在这优美的乐声中,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旅程。 古道尔躺在床上,周围是陪伴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家人们。没有人想到,这位百岁老人会以这样的方式告别世界。更令人意外的是,当他亲手推动安乐死装置的按钮后,原本应该平静离去的他,竟在30秒后突然睁开了眼睛。 "为什么要那么久?"古道尔环顾四周,轻声问道。这意料之外的一问,让悲伤的现场气氛有了短暂的松动。大约15秒后,他再次闭上了眼睛,渐渐进入永恒的沉睡。 然而,让人疑惑的是,为什么一位没有致命疾病,也没有难以忍受病痛的科学家,会选择以这种方式结束生命?时间回到几个月前,104岁高龄的古道尔在家中不幸摔倒,这场意外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从此,他只能依靠工具行走,失去了自主生活的能力,变成一个必须被家人照顾的老人。 "我很后悔活到这个年纪。"这是古道尔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对于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科学家来说,失去独立自主的生活,意味着尊严的丧失。他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甚至两次尝试用安眠药结束自己的生命,但都以失败告终。 当古道尔决定前往瑞士寻求安乐死时,家人们起初都表示反对。但看到他去意已决,最终他们选择尊重老人的决定,含泪陪伴他踏上了这段没有归途的旅程。 在安乐死前,工作人员仔细询问了古道尔一系列问题,确保这是他在意识清醒状态下做出的决定。尽管已是百岁高龄,但古道尔依然思维敏捷,认真回答了所有问题。当孙子问他是否有遗言时,他只是沉默了几秒,然后毅然决然地签下了安乐死责任书。 回望大卫·古道尔的一生,实在精彩非凡。1914年,他出生于英国伦敦,度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动荡岁月。这位天资聪颖的少年,在求学期间就展现出过人才华,先后获得了化学和植物学两个博士学位。二战结束后,古道尔带着家人移民到了澳大利亚,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开启了他辉煌的学术生涯。 作为一名植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古道尔走遍荒野山川,探索各种奇异植物,在学术领域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1979年,65岁的古道尔从教授岗位上退休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生活就此停滞。恰恰相反,退休后的他依然活力四射,写书、发表论文、野外探险,甚至还和年轻人一起去荒岛探险,仿佛永远不知疲倦。 82岁那年,古道尔被任命为伊迪斯科文大学的名誉研究员,从事学术研究和辅导研究生的工作。尽管这是无偿工作,但老人却乐此不疲,将知识传递给下一代成为了他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 然而,时间的流逝终究会在每个人身上留下痕迹。当古道尔102岁时,大学考虑到他的高龄,为避免发生意外,不得不请他停止工作。这对于习惯了忙碌学术生活的古道尔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让他很不开心。 当失去了工作,又因为104岁时的一次摔倒而丧失了自理能力,古道尔感到了生活的无望。曾经那个活力充沛、走遍山川的科学家,如今只能依靠工具行走,无法自主生活,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他难以接受。 在安乐死前,古道尔对家人说:"死亡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安乐死也不该仅限于肉体痛苦的人,对于那些心灵饱受折磨的人,安乐死何尝不是一种救赎。"这番话反映了他对生命尊严的坚守和对死亡的坦然态度。
科学家到底发现了什么?为什么那么坚信章鱼可能不是地球的生物?2018年《自然》
【11评论】【3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