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斯大林的坟墓被挖开,军官们将他的遗体从水晶棺中抬了出来,迅速剥去了他军服上的金纽扣,换上了铜纽扣,然后把他装进了一口普通的棺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1961年,一个寒冷的莫斯科深夜,红场上的列宁墓十分寂静。没有宣告,没有仪式,几名高级军官和士兵正在执行一项绝对机密的任务——将约瑟夫·斯大林的遗体从水晶棺中移出。 几个小时前,苏共中央一次重要会议落幕,正是这次会议决定了这一幕的发生。 会上,一位党委书记的发言打破了长期以来的某种禁忌,他直接批评斯大林严重破坏了党的原则,搞个人崇拜,甚至违背了列宁本人的遗愿。 会议室内气氛极其严肃,包括赫鲁晓夫在内的领导人们大多沉默,最终是赫鲁晓夫提议进行表决,这项关于将斯大林移出列宁墓的决议获得了通过。苏联一个时代的象征,即将以这种方式被重新定义。 于是,红场的深夜行动开始了,士兵们小心翼翼地将斯大林的遗体抬离那具象征无上权威、造价不菲的水晶棺。整个过程异常安静,只有必要的指令和工具发出的细微声响。 指挥官扎哈罗夫亲自上前,将斯大林元帅服上那几颗代表着苏联最高荣誉的金质纽扣一一取下,换上了普通的黄铜纽扣,遗体随后被放入一口匆忙准备的普通木质棺材。 为了完成这次“迁葬”,他们甚至不得不短暂地将列宁的遗体移开。尽管列宁的遗体很快被归位,但这次与外界空气的接触,也对其长久保存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影响。 一番忙碌过后,那具原本属于斯大林的水晶棺被悄悄放回原处,与列宁的水晶棺并列,仿佛试图掩盖刚才发生的一切。 之后斯大林的棺木被重新安葬在克里姆林宫墙外的一处墓地,并不是如某些传言所说的被彻底销毁。 整个事件在苏联乃至全世界都引发了巨大震动,人们不禁质问:为什么要如此决绝地进行“清算”? 官方的理由是反对个人崇拜,回归列宁主义原则。然而很多人相信,推动这一切的赫鲁晓夫,他的动机并非全然出于政治考量,个人恩怨也在他心中交织,影响了最终决断。 苏联历史上,领导人的更迭往往伴随着对前任路线的修正,乃至否定。但像斯大林与赫鲁晓夫之间这样近乎“鞭尸”式的身后评价反转,依然显得尤为突出。 似乎每一代领导者都急于抹去前任的印记,确立自己的权威。但历史终究是复杂的,斯大林时期,苏联确实实现了惊人的工业化跨越,这些功绩无法被抹杀。 但同时,大规模政治清洗带来的恐惧以及登峰造极的个人崇拜,也给国家和社会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1961年红场深夜的这一幕,恰恰是这种历史复杂性的一个强烈缩影。它提醒着人们,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需要超越简单的标签和爱憎,进行更全面、更审慎的思考。 来源:中新网:解密:斯大林遗体为何突然从列宁墓中迁出?
1961年,斯大林的坟墓被挖开,军官们将他的遗体从水晶棺中抬了出来,迅速剥去了他
猫猫背茹茹
2025-04-18 17:20:55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