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央视记者暗访美国商店,侦破了一个大秘密:特朗普嘴上号召美国“抵制中国制造”,旗下的商店却偷偷将中国货,贴上价签遮盖再次售卖!合着让别人制裁,他自己接着卖,赚的盆满钵满?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4月12日,央视记者的一场暗访揭开了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精心编织的“抵制中国制造”谎言,记者走进位于纽约的特朗普大厦纪念品商店,发现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秘密。 约60%的商品,包括马克杯、T恤和钥匙扣,赫然标注着“中国制造”,却被价签小心翼翼地遮盖,特朗普多年来高调宣扬“美国制造”,呼吁民众抵制中国商品,甚至对中国发起高额关税政策。 然而他自家商店却悄悄售卖中国货,甚至疑似借关税之名哄抬价格,赚得盆满钵满,这种言行不一的“两面派”做法,不仅暴露了特朗普“经济学”的虚伪本质,也让美国消费者和中小企业付出了沉重代价。 暗访中,记者注意到特朗普大厦商店的商品产地标签处理方式颇为“巧妙”,来自越南或美国的商品光明正大地展示产地标识,而“中国制造”的标签却被价签严严实实盖住,仿佛生怕被人发现。 从马克杯到毛绒玩具,这些中国货占据了商店货架的半壁江山,更讽刺的是,这些商品的售价普遍比同类产品高出30%,远超正常市场价。 合理推测,特朗普家族可能提前囤积中国货,借关税政策落地前的预期哄抬价格,赚取高额利润,这种“掩耳盗铃”的操作,与特朗普公开抵制中国商品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不禁质疑他的真实意图。 特朗普的“抵制中国制造”口号由来已久,自2018年起,他便以“让美国制造再次伟大”为名,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宣称要保护本土制造业,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然而现实却狠狠打脸,特朗普家族企业的进口数据显示,2024年其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额同比增长12%,显示出对中国供应链的持续依赖,特朗普大厦商店的遮盖标签,正是这种矛盾的缩影。 一方面,他需要迎合选民情绪,塑造“美国优先”的政治形象;另一方面,他无法割舍中国制造的物美价廉,遮盖标签不仅是对公众的欺瞒,更是对自身政策的自嘲。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同样暴露了其“两面派”本质,在高调宣布对华加征关税的同时,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却于4月11日通过内部平台悄悄发布豁免清单,免除对中国智能手机、芯片等电子产品的关税,甚至允许企业追溯退税。 这些信息并未公开,而是藏在政府内部平台,明显是为了避人耳目,与商店遮盖标签如出一辙,这种暗箱操作显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并非铁板一块,而是为特定利益集团——包括他自己的家族企业——留下了后门。 然而政策的反复无常让中小企业无所适从,供应链断裂和高成本让许多商家陷入困境,美国中小企业和消费者成为特朗普关税政策的直接受害者。 在洛杉矶,一位玩具店老板无奈表示,店内90%的商品来自中国,关税加征后,进货成本预计上涨120%,以一款熊猫玩偶为例,原价32美元的商品,含税后可能飙升至80美元,消费者根本无力承担。 弗吉尼亚州的玩具店主也透露,周边已有30%的同类店铺因关税压力倒闭,全球70%的低价玩具产能集中在中国,短期内寻找替代供应商几乎不可能。 经济学家指出,关税成本最终转嫁给消费者,平均每户美国家庭每年多支出数千美元,特朗普的“经济独立战争”,实际上让普通民众的钱包成了牺牲品。 特朗普的虚伪行为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嘲讽他为“遮羞布大师”,翻出旧账指出,连特朗普的西装、领带乃至竞选用的“MAGA”帽子都曾是中国制造。 《华尔街日报》批评其关税政策为“政治表演”,损害美国经济根基,美国统计局数据显示,“美国制造”的成本比中国进口商品高40%以上,强行“去中国化”只会推高物价。 前共和党议员乔·沃尔什尖锐质疑:“如果关税真有奇效,为何需要这么多豁免?”这些声音共同揭露了一个事实:特朗普的政策并非为国家利益,而是为其政治形象和家族商业帝国服务。 特朗普大厦的价签遮不住对中国制造的依赖,更掩盖不了“特朗普经济学”的内在缺陷,他的贸易战非但未能重振美国制造业,反而让中小企业破产、消费者负担加重。 遮盖标签的背后,是对中国供应链不可替代的默认;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则暴露了其为家族利益开路的私心。 特朗普或许以为,靠政治口号和表面文章就能蒙蔽公众,但他低估了事实的力量,全球化的供应链早已将各国经济紧密相连,保护主义的关税大棒,最终只会砸向自己。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2025-4-13《特朗普大厦商店,用价签遮盖中国制造!美政府大张旗鼓加税,又偷偷摸摸豁免!美服贸顺差近3000亿美元,恐被拖入贸易战》
4月12日,央视记者暗访美国商店,侦破了一个大秘密:特朗普嘴上号召美国“抵制中国
如梦菲记
2025-04-18 12:02: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