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关税政策将反噬美国消费者 美国近期一系列关税政策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看似保护本国产业的同时,实则严重反噬美国消费者。
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此令引发多方担忧和反对。
美国“零排放运输协会”指出,该关税政策会增加消费者成本,还让美国在吸引电动汽车和电池供应链投资方面困难重重,给创造就业和带来新经济机会的行业增添了不确定性与风险。
美国全国葡萄酒零售商协会也表示,对进口葡萄酒征收关税毫无益处,该行业本就受通胀和消费下滑的影响,关税无疑是雪上加霜。美国零售联合会更是警告,新关税将导致美国家庭成本上升,且成本最终会转嫁给消费者。
从日常生活方面来看,3月份美国对进口铝材料全面征收25%的关税,直接影响到食品包装成本。可口可乐每年从加拿大进口约30万吨铝材用于饮料罐制造,关税实施后可能改用PET塑料瓶替代,不仅增加成本,还会对环保目标产生负面影响。
在农产品领域,美国大量从墨西哥、加拿大进口农产品,而加征关税引发了贸易伙伴的报复措施,加拿大对价值207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墨西哥也威胁采取反制行动。
增加的关税成本会通过供应链分摊到零售商和终端消费者身上。像沃尔玛等巨头能凭借规模优势施压供应商获取定价优势,可社区小超市则面临两难选择,要么提高价格失去客户,要么利润受损。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受“对等关税”影响,农作物、羊毛及蚕茧、加工大米、纺织品等商品价格将大幅上涨,食品价格预计上涨4.5%,生鲜食品涨幅达6.2%。若美联储不采取行动,美国家庭平均每年要多支出3800美元。
对于本就背负高生活成本的底层消费者而言,情况更为糟糕,他们可能遭遇“缩水式通胀”,即食品价格不变但包装和分量减少。
据麦肯锡调查,今年初已有51%的低收入家庭减少了肉类和乳制品的消费。
美国的关税政策不仅未能有效达成预期目标,反而让本国消费者承受了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增加等诸多负面影响,使消费者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