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前线战术博弈:当"夜袭队"遇上"无人机猎手" 库尔斯克突出部的硝烟还没散

彧墨绘风华 2025-04-17 23:30:59

俄乌前线战术博弈:当"夜袭队"遇上"无人机猎手" 库尔斯克突出部的硝烟还没散尽,别尔哥罗德边境的丛林里又传来交火声。最近俄乌战场像极了两个棋手在黑暗中对弈——乌军不断把预备队调往奥列什尼亚,俄军则闷头在苏梅州"画地盘",双方都在试探对方的盲区。 乌军显然没从苏贾的失利中缓过神来。把11个旅的残部攒成"夜袭特攻队",这个操作透着股无奈——正面刚不过,只好搞点夜间渗透。可惜俄军的红外无人机早把夜幕变成了单透玻璃,乌军突击队刚摸出阵地,热成像仪上就亮起一串"小灯泡"。前两天第24突击营的遭遇堪称教科书式反杀:集结完毕待命出击,俄军火箭炮的"钢铁雨"就精准点名了。 俄军这边倒是把"以逸待劳"玩明白了。一边用无人机当"电子牧羊犬"盯防边境,一边在苏梅州搞"拆迁式推进"。控制区地图上每天多几个小村庄的名字,虽然进展不快,但架势摆得很清楚:要的就是这个缓冲带。 这场博弈最讽刺的莫过于科技落差——当乌军还在用二战风格的夜袭战术时,俄军的无人机已织起立体监控网。不过战争从来不是靠一两件武器定胜负,乌军能否调整策略打破僵局,俄军能否把战术优势转化为战略胜势,恐怕还得继续观察。眼下唯一确定的是:前线的士兵们,大概没人再相信"黑夜是最好的掩护"了。

0 阅读:137

猜你喜欢

彧墨绘风华

彧墨绘风华

彧墨绘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