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四年,皇帝下旨将军机大臣和珅革职下狱,一直到乾隆去世的第十五天,和珅被赐自尽,濒死之际他仍然不死心,坚持要拿出乾隆留给自己的保命诏书,没想到上面却只有3个字,这时他才意识到原来自己被摆了一道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大行皇帝驾崩的消息如晴天霹雳般震动京城。当时和珅正在处理军机要务,听闻此消息后脸上竟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作为乾隆六十年来最为倚重的心腹,他早已有所准备。 "圣祖已驾崩,你现在是大清的主人了。"和珅向前来传达消息的官员挥了挥手,语气中满是自信,"告诉皇上,臣马上就去灵堂尽孝。" 和珅不知道的是,这次前往灵堂将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嘉庆帝早已筹划多时,一纸旨意将和珅困在灵堂为乾隆守灵。这看似是尊崇大臣的做法,实则是一步妙棋,将和珅与外界完全隔离。 几个月前,身体日渐衰弱的乾隆曾与和珅有过一次密谈。"朕这身子怕是不多了,"乾隆颤抖的手递给和珅一封密封的诏书,"这是保你无虞的,到时候你只管拿出来。"和珅双手接过,恭敬地收入怀中,心中却在盘算着如何在新皇登基后继续掌控朝政。 而此时灵堂外,嘉庆已开始行动。"立即撤去和珅军机大臣职务,步兵统领一职由武英接管。"嘉庆对身边的心腹大臣低声吩咐。一道道密令如离弦之箭般射向各个衙门,和珅苦心经营三十年的权力网络正被迅速瓦解。 与此同时,纪晓岚正在自己的书房整理一沓厚厚的文件。这位与和珅斗了半辈子的"铁齿铜牙"老臣,此刻正是嘉庆最得力的助手。 "和大人的贪污账目都在这里了,"纪晓岚抚摸着胡须,脸上浮现出胜利的笑容,"三年前若不是我和刘墉力阻他的'退位不退大宝'之计,今天怕是另一番光景了。" 回想当年乾隆退位大典上,和珅宣布乾隆"退位不退大宝"的消息时,满朝文武一片哗然。正是纪晓岚与刘墉挺身而出,力谏乾隆交出玉玺,才让嘉庆名正言顺地继承了皇位。这一幕,嘉庆一直铭记在心。 嘉庆派出的清查队伍很快就震惊了:和珅府中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家藏黄金780万两,约244吨;白银更是多达8亿两;各类商铺109间,还有数不清的珍宝玉器。嘉庆看着清单,冷笑道:"看来朕的国库不及和爱卿富有啊!" 就在和珅被困灵堂的第十天,嘉庆终于下旨将他革职下狱。和珅惊慌失措,却已无力回天。他那以为可以继续左右朝政的如意算盘,被嘉庆一步步粉碎。 和珅被关入大牢后,嘉庆不再掩饰他对这位父亲宠臣的怒火。很快,二十条大罪被罗列出来:泄露册封皇太子机密、骑马过正大光明殿、大内乘轿、延误军情、私改圣旨、擅专军机、家藏珍珠较御用尤大...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罪名中直接涉及贪污的仅有两条,更多的是"僭越"、"不敬君上"等罪名。 "把这些罪状都宣读给他听!"嘉庆拍案而起,眼中闪烁着复仇的光芒。在他看来,这并非简单的反贪行动,而是一场迟到四年的复仇。 1796年乾隆禅位后,嘉庆名为皇帝,实则被架空。每日朝会,大臣们都会先听取和珅传达的"太上皇意旨",然后才勉强听取嘉庆的命令。甚至有时,嘉庆下达的命令会被和珅以"太上皇另有旨意"为由推翻。这四年来,嘉庆坐在冰冷的龙椅上,承受着无尽的屈辱。 "陛下,和珅请求面见,说有要事相告。"一名侍卫进来禀报。 嘉庆冷笑一声:"他想见朕?带他的话来!" "和珅说他有乾隆皇帝留下的保命诏书,请陛下过目。" 嘉庆的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随即下令:"取来给朕看!" 不久,侍卫带来了一封密封的诏书。嘉庆亲自拆开,只见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三个大字:"听嘉庆"。 嘉庆大笑起来:"好一个乾隆!好一个和珅!" 此时的大牢中,和珅正焦急地等待着保命诏书发挥效用。当侍卫带着嘉庆的旨意到来时,他眼中还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皇上说了,诏书上的确是乾隆亲笔,上书'听嘉庆'三字。"侍卫冷漠地宣布。 和珅如遭雷击,瞬间明白了一切。那天乾隆给他的并非保命诏书,而是一纸死亡通知。"听嘉庆"三字,无异于将他的生死完全交给了嘉庆处置。他苦心经营数十年的权力大厦,在乾隆一笔之下彻底崩塌。 "我明白了..."和珅苦笑着摇头,"原来我终究只是一只养肥待宰的猪。" 1799年2月22日,乾隆去世后的第十五天,和珅在狱中写下了自己的绝命诗:"怀才误此身"。随后,他接过嘉庆赐下的白绫,结束了自己富可敌国却争议不断的一生。 而在朝堂上,嘉庆已开始重用昔日和珅的对头纪晓岚。1805年,嘉庆任命他为协办大学士,授予太子少保衔,掌管国子监事务。在纪晓岚82岁去世后,嘉庆还亲自为他赐谥号,以示尊崇。 和珅的巨额财产被全部充入国库,朝野上下都在传颂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俗语。嘉庆终于摆脱了父亲的阴影,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嘉庆四年,皇帝下旨将军机大臣和珅革职下狱,一直到乾隆去世的第十五天,和珅被赐自尽
熹然说历史
2025-04-17 22:49: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