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日军制造了高洪口大屠杀后,黄新廷想要报仇,但贺龙不许,并且还撂下一句

暮江吟声 2025-04-17 18:54:52

1938年,日军制造了高洪口大屠杀后,黄新廷想要报仇,但贺龙不许,并且还撂下一句狠话。没想到,胆大包天的黄新廷,竟然顺势干了起来! 山西五台山脚下,冷得刀子一样。高洪口村,一夜之间血流成河。 日军打进村时,八路军驻守的200多个新兵根本没挡住,枪响不到半个时辰,战壕里已经没了动静。 新兵不是不拼,是没人给配上像样的枪。 大多数人拿着步枪迎着机关枪冲,死得连名字都没留下。 村子失守后,日军开屠,光村民就死了三百多,尸体堆在冰雪中,房子烧成灰,粮食被劫走六千多斤,连牲口都没剩几头。 这就是“高洪口惨案”,黄新廷听到消息,脸色都变了,那时候黄是716团团长,驻在不远处,跟高洪口几乎一山之隔。 不是没听到枪声,而是根本没接到命令。 仇上心头,第一反应就是报仇,黄新廷马上找贺龙请战:干!一定要干! 贺龙冷下脸,不批,原因也直白,敌我差距太悬,日军有重炮,打完高洪口,顺路收队回五台县城,轻车熟路,一路炮火压制。 716团多是民兵出身,火力不对称,强攻无异送命。 黄新廷眼红,贺龙口气更硬,但这一仗,黄新廷认了,不打不甘心,等于眼睁睁看着血仇过去。 没等命令,自己干,选的是滑石片村。 地形夹窄,两边高地,天然伏击圈,这个村跟高洪口一路相通,正好是日军撤退的必经之路。 伏击战得快,得准,得狠,黄新廷把716团一拆三,设诱敌阵、冲击组、阻击组,还偷偷联络了714团协同。 三天时间,构好埋伏,等的是雪,盼的是敌人松懈。 第四天下午,敌人来了,约500至700人,穿的是统一棉服,枪炮拖在身后,大雪封山,日军以为没人敢动。 黄新廷趴在山头,看着敌人进圈,一句话都没说。 战斗开始是哨声,也有说是信号弹,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声令下,刺刀齐刷刷亮出来,手榴弹一排排丢下去,埋伏点全开火。 雪地里开始肉搏,刺刀捅进棉服,拔出来又红又白;手榴弹炸掉的是一整排;山上压下来机枪火力,阻击组切断后路。 四小时,日军没一个跑出去。 两门山炮被缴,步枪机枪堆了一地,战士用鬼子尸体当掩体继续射击,打到最后子弹都不够用,改成白刃战。 这一仗把高洪口的人头一颗颗找了回来。 战斗打完,贺龙赶到现场,脸色铁青。 本来以为是乱来,结果是大胜,还是伏击全歼敌军,连两门山炮都给捡回来,贺龙没再骂,憋了半天,只说一句:这场胜利不是偶然。 底下人都知道,这不是表扬,这是默认。 这事搁在军史里叫“滑石片伏击战”,官方文件写得清清楚楚。 违令的结果,是大胜;请战被拒,靠的是仇恨支撑,军法可以严,仇恨压不住。 这场战斗之后,黄新廷不但没受处分,反而一路被提拔,新中国成立后当了陆军第一军军长,后来是成都军区司令员,正军级,授衔中将。 贺龙没翻旧账,黄新廷也没主动提起,当年那句“你有胆你就干”。 但身边的人都知道,那一仗是赌命上的,伏击点设不好,全团得赔进去;后援没跟上,成千把人困雪地就是死局。 真正的仗,靠的是胆子、地形、时机、狠劲,而这仗,不是命令下的,是血仇逼的。 黄新廷没写什么回忆录,也不讲当年多英勇。 只说过一句:“高洪口的血,埋在心里一辈子。” 有些账,不写在文件里,写在雪地上、山坡上、血泊里,是仇恨、怒火、胆子和判断一起干出来的结果。 参考资料: 高中华.《黄新廷将军传》.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87-95页。

0 阅读:0
暮江吟声

暮江吟声

暮江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