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志愿军排长郭忠田私自放走了美军50多辆坦克,却带领全排以0215的战损率,创造了我军至今无人超越的奇迹。 郭忠田,1926年1月生在吉林长春怀德县一个叫兴龙沟的小村子。家里穷得叮当响,祖上几代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小时候跟着爹妈下地干活,扁担压得肩膀红肿,长大后却对当兵打仗特别上心。1945年日本投降,他没犹豫,背上包袱跑了几十里山路,投奔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从扛枪的新兵到冲锋陷阵的老兵,他在辽沈战役里第一次尝到战场的滋味,炮火里他没退过一步。后来渡江战役,他站在木船上指挥,炮弹炸得水花四溅,他愣是没眨眼。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已经是第38军113师337团1营1连2排的排长了。 1950年11月底,郭忠田带着全排奉命急行军赶往葛岘岭。这地方是个要害,山高路险,守住了就能卡住美军南逃的命脉。那天早上,美军先头部队刚被他们打得稀里哗啦,紧接着50多辆坦克就杀过来了。战士们都攥紧了枪,可郭忠田却冷静得吓人。他算了一笔账:坦克皮糙肉厚,志愿军的轻武器根本啃不动,跟它们硬碰硬,全排都得交代在这儿。可坦克后面跟着步兵和卡车,那才是美军的软肋。放走坦克,直捣后方,打乱敌人阵脚,这才是赢的路子。于是,他大手一挥,示意全排别动,等坦克过去再说。 坦克一走,美军的步兵和卡车就进了伏击圈。郭忠田选的小山包位置绝妙,紧贴公路,地势陡,上面还有块大石头能藏人。他一声令下,机枪、手榴弹全招呼上去。一辆弹药车被炸翻,火光冲天,碎片乱飞,美军步兵当场懵了,有的跑,有的倒,公路上乱成一锅粥。美军反应过来,飞机炸弹铺天盖地砸向葛岘岭主峰,可郭忠田早料到这招,压根没在那儿布防。小山包上的战士们躲在石头后面,硬是没伤一根毫毛。飞机一走,他们又杀出来,子弹打光了就上手榴弹,手榴弹没了就拼刺刀。美军步兵一波波冲上来,喊得震天响,可愣是没讨到便宜。打到傍晚,美军扛不住了,丢下215具尸体跑了。 这场仗,郭忠田全排31人,一个没少,对面美军却死了215个,战损率0:215,简直不可思议。要知道,美军有坦克、有飞机,装备比志愿军强太多,可郭忠田硬是靠脑子打赢了。他没逞英雄,没瞎指挥,而是看准了敌人的弱点,抓住了机会。放走坦克不是胆小,是算计;打步兵不是莽撞,是战术。这仗打得聪明,打得狠,志愿军总部都炸了锅。彭德怀亲自发电报表扬,第38军上下都拿这事儿当传奇讲。郭忠田被封为“一级战斗英雄”,2排也成了“郭忠田英雄排”。 仗打完,郭忠田没骄傲,继续带着部队往前冲。那几年,他一直保持着那股冷静劲儿,指挥起来从不含糊。抗美援朝结束后,他回了国,退役后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晚年他不爱提当年的事,偶尔跟家人唠叨一句:“那时候就是想让美国人知道,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他去世后,葛岘岭阻击战被写进书里,成了抗美援朝的一张名片。他的名字不光是荣誉,更是个提醒:英雄不靠运气,靠的是胆识和担当。 郭忠田的故事,不是光讲他多牛,而是让人看到那时候志愿军的血性。他们没啥好装备,吃不饱饭,穿得破破烂烂,可硬是凭着一股劲儿,把美军打得满地找牙。放走坦克这招,不是谁都能想出来的,更不是谁都敢干的。他赌对了,也赢大了。这不是运气,是智慧,是对战友负责,对国家负责。那会儿的中国,刚站起来没多久,啥都缺,可就是不缺这种硬骨头精神。
076首舰真身曝光,电弹被卷成白菜价,同时安装两条电弹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