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7月和1991年3月,开国元帅聂荣臻两次突发心肌梗塞,差点撒手人寰,最

历史烽烟客 2025-04-17 13:31:33

1989年7月和1991年3月,开国元帅聂荣臻两次突发心肌梗塞,差点撒手人寰,最后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下,才化险为夷。 但是自此之后,他的身体就大不如前,只要只要稍一活动就气喘吁吁,说两句话就会上气不接下气。

晚年的聂帅越来越喜欢回忆往昔,经常和家人念叨着当年和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等人打天下的事。 1992年,这位新中国唯一在世的元帅也走到了生命尽头。 他预感到自己大限降至,在2月14日那天找来了秘书周均伦、陈克勤,开始交代自己的后事。 聂帅说:“我已经93岁了,一生死而无憾,死而无恨。现在病情日重,你们要做好准备。” 医护人员也察觉到了他的生命正在一点一点流逝。 3月1日,医院嘱咐家属:“必须让老元帅保证休息,不念文件、不读报、不作汇报。“ 可是聂帅执意不肯,他说:“我干了一辈子革命,怎么能啥也不干光休息啊。” 最后,医生被迫“妥协”了,但他们还是规定家属要严格他控制看书、看报的时间,也不能操心过多公务。 4月2日,301医院发来最后警报:“聂帅心力衰竭,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意外。” 收到病危通知书后,家属忧心如焚,忙着催促聂帅住院治疗。 然而这一请求再次遭到了拒绝。 聂荣臻自知大限已到,非人力所能挽回,不想做过多的勉强。 4月12日下午,他再次召来两位老秘书,艰难地说道:“我心力衰竭,恐怕很难渡过这一关。” 两位老秘书听了以后,心里一酸,极力安慰聂帅不要灰心,要安静,“医生会有办法的。” 可聂帅摇了摇头,要来录音机,开始交代自己的临终遗言。 录音机打开后,他用低沉嘶哑的声音缓缓说道:“我入党70年,从未脱离过工作岗位,现在行将离去,好像有许多话还言犹未尽。” 录音录到一半的时候,女儿聂力下班回到家中,在看到父亲已经在做最后的告别时,忍不住泪流满面。 两位秘书也是一脸悲痛。 聂荣臻反倒安慰他们:“人活百岁,终有一死,这是自然规律,你们不要为我悲伤。” 那天下午,聂帅留下的最后要求,是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牢记科技兴国,为国争光,为人类进步多做贡献。 在最后一刻,他仍让念念不忘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 一个月后,感觉身体更差了的聂荣臻开始准备自己的后事。他要求秘书一切从简,按中央指示办。 5月14日,他和往常一样听警卫参谋读了《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下午又听秘书念了文件。 女儿聂力那天刚好有个座谈会要开,但她总觉得心里慌慌的,于是决定提前回家。 等她回到家里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家中异常宁静。 聂力走进父亲的卧室,静静陪在他的身旁。 当天晚上,聂荣臻看完新闻联播后,又看了一会儿自己平日里最喜欢的节目《动物世界》。 节目播到一半,医生提醒说时间到了,该休息了。 聂力起身关了电视,然后像安慰小孩子一样安慰父亲:“今天只演一半,下面一半,明天再看!” 然而她不知道,父亲等不到明天了。 聂荣臻突然开口问两位秘书:“军事文选的出版工作进展得怎么样了?” 在听到一切顺利的回答后,他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本书是他一生的心血,也是他想要留给国人的精神财富。 两位秘书走后,聂荣臻就让妻子和女儿、女婿早点回家休息了。这是他留给家人的最后一句话。 当天晚上22时43分,聂荣臻在睡梦中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聂力后来在回忆录里记下了这个时刻:“他没有哼一声,没有说一句话,没有任何痛苦,安详地离去了……” 聂帅走后,他的骨灰被分成了两部分。 一部分埋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一棵柏树下,树旁立着一块汉白玉的标石,上面镌刻着聂帅生前所写的两句话——“喜松柏之气概,念四化之早成”。 另一部分骨灰,则被埋葬在了位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烈士陵园。 在茫茫戈壁滩上,他曾为新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投入了全部的心血。如今长眠此处,是对老元帅最好的告慰。

0 阅读:33
历史烽烟客

历史烽烟客

古迹随踪,对话千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