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电子监控的时代,古代科举考场究竟如何杜绝作弊?你绝对想不到,古人的智慧远超

乐天派小饼干 2025-04-17 12:26:44

在没有电子监控的时代,古代科举考场究竟如何杜绝作弊?你绝对想不到,古人的智慧远超你的想象! 十年寒窗苦读,在科举考试中榜上有名,是无数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但条通往功名利禄的道路充满了挑战,不仅要面对堆积如山的书籍和激烈的竞争,还要抵抗巨大的诱惑——作弊。科举制度本意是选拔有才能的人才,但从它诞生的那天起,作弊行为就一直存在。 对于古代读书人来说,科举考试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不仅是改变自身命运的渠道,更是家族荣耀的象征。这种巨大的吸引力,驱使一些人甘愿冒着巨大的风险作弊。作弊的动机,既有对名利权位的强烈渴望,也有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沉重压力。科举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个人和家族的兴衰荣辱,这种压力迫使一些考生选择不寻常的手段。   作弊手段可谓是层出不穷!有人绞尽脑汁,将五经的详细注释缩印成超小版本;有人把小抄藏在笔杆或者蜡烛里;甚至还有人直接把答案写在衣服上......除了夹带小抄,找人代考也很普遍。不过,对于那些有钱人家的子弟来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贿赂考官,直接用钱来买通考试这条路。   随着作弊的花样越来越多,朝廷也没闲着,推出了一系列反作弊的招数。为了防止考官偏袒作弊,先是有了“弥封制”,考生的基本信息全盖住,考官改卷子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是谁写的。后来又升级成了“誉录制”,把考生的卷子重新抄一遍,用一样的字体给考官看,这样字写得好不好,是不是认识的人写的,就完全看不出来了。 对于考生来说,想进考场也没那么容易。搜身是最基本的,全身上下都要仔细检查,连头发丝都不放过。为了防止找人代考,还搞了个“浮票”制度,详细记录考生的长相特点,进考场的时候,会有专门的“识认官”来核对是不是本人。   为了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朝廷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廪保制、联保制、实名制和准考证制度等。为了更大程度的威慑作弊行为,考生一旦被发现作弊,轻的拉到街上示众,严重的取消考试资格、发配充军,甚至有可能被砍头。这对古代那些把名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读书人来说,绝对是巨大的打击,让他们不敢轻易尝试作弊。   科举舞弊现象的出现,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社会阶层流动困难,向上发展的机会不多,人们普遍认为只有读书做官才是出路,才会妄图通过作弊达成目的。科举考试反作弊手段的不断强化,也表明社会晋升制度本身存在缺陷,执行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科举制度对后代影响很大,它选拔人才的思路和防止作弊的方法,对现在的考试制度依然有参考价值。

0 阅读:1
乐天派小饼干

乐天派小饼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