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因当汉奸被判枪毙,被胡适等人救下,改判坐牢,49年出狱后写信给毛主席,没想到毛主席的一句话,改变了周作人后半生命运。 请大家点一下右上角“关注”,可以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见解,感谢分享与支持哟!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宏大叙事里,周作人有点特殊。 他的人生轨迹,既璀璨夺目又布满阴霾,让后世学者既爱又叹。 余斌便是其中一位,他是深陷这个历史人魅力与矛盾中的研究者。 余斌初涉周作人的世界时,心中满是敬仰与好奇。 他惊叹于周作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先锋姿态。 以及在新文学史上的卓越贡献,他那些文字照亮了新文学的天空。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周作人日伪时期的经历越发离奇。 读完之后,这两个不同时代的人之间,如同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横亘在余斌的认知之间,他试图理解。 一个曾以笔为剑、引领思想潮流的文人,怎会走上汉奸之路。 1945年,我们伟大全体人民的抗战终于胜利。 也就揭开1939年时候,周作人的种种“不得已”的行为。 十几个伪职位,他都有名,大家骂他“文化汉奸”,够难听的。 这种矛盾与冲突,让余斌在书房中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心中既有对周作人选择的痛心疾首,也有对人性复杂多面的深刻反思。 在那些孤灯长夜的时光里,余斌仿佛能穿越时空。 与周作人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他想象着周作人的处境。 那些未曾言说的苦衷与理由,或许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余斌试图从周作人的文字中寻找答案,却发现每一行字都像是迷雾中的灯塔。 既指引方向又模糊视线。 而周作人这边,从被判为汉奸的那一刻起,他的世界便崩塌了。 昔日的荣耀与辉煌,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唾骂与指责。 在铁窗之后,他或许有过悔恨交加,夜不能。 回想着自己一生从文坛新星到阶下囚徒的跌宕起伏。 那些曾经的辉煌与后来的耻辱交织在一起,如同锋利的刀片,割裂着他的心。 然而,当周作人以为自己将在铁窗后度过余生时。 了从绝望到重生的剧烈波动,仿佛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 1949年,他给毛主席寄过一封信,通篇的忏悔之词。 洋洋洒洒的6000左右的大字,诉尽了他这个文人的无奈。 他只有一个目的,真诚认错的同时,不想要再背上“汉奸”之名。 主席大智慧啊,给出的反馈一举多得。 大意就是:没动手杀过人、放过火,还是个懂希腊文的罕见人才。 大可不必赶尽杀绝嘛,好好留起来做些“赎罪”的工作也不是不行。 看来,不管在任何时候,有看家的本领都是最大的底气。 事实证明,主席的考虑还是太全面了,周的工作做得很好。 56年的时候,作为二弟,还去参加了哥哥的20周年纪念会。 大名鼎鼎的鲁迅,成为他儿时、还有晚年的一种“榜样”。 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一生,而余斌在研究周作人的过程中。 也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旅行,他既为周作人的才华所折服,又为其错误所痛心。 他深知,历史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才华而原谅其过错。 但同样,也不会因为一个人的错误而抹杀其贡献。 正是这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让余斌在研究周作人的过程中。 既爱又恨,既敬又叹。 仿佛与周作人一同经历了那些跌宕起伏的岁月,共同品味着那份复杂而真实的人生。
周作人因当汉奸被判枪毙,被胡适等人救下,改判坐牢,49年出狱后写信给毛主席,没想
安卉的
2025-04-17 11:06: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