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产业链梳理,6家企业,供大家参考。
第 1 家:凯众股份
细分领域:汽车底盘悬架系统减震元件、线控制动系统、轻量化踏板总成。
行业地位:国内汽车减震元件领域龙头企业,底盘悬架系统减震元件市场份额达 36%,新能源车型配套减震元件市占率约 35.6%,轻量化踏板总成市占率 12%。
技术优势:自主研发聚氨酯减震材料配方打破外资垄断,子公司炯熠电子开发的线控制动系统支持 L3/L4 级自动驾驶,2025 年将实现产业化,其线控可调制动踏板模拟器通过 ASIL D 功能安全认证,支持电控调节踏板感觉并满足冗余需求;轻量化踏板总成采用快接结构与能量回收技术,已在奇瑞量产。
第 2 家:一汽富维
细分领域:座舱系统、外饰系统、智能视觉、低碳化业务。
行业地位:国内汽车零部件系统解决方案领军企业,2024 年中国机械 500 强排名第 97 位,座舱系统业务覆盖红旗、一汽 - 大众、比亚迪等头部车企。
技术优势:提供一体化座舱解决方案,集成仪表板、门板、座椅等智能交互与轻量化设计,与小米合作开发智能座舱视觉系统;采用绿色材料与工艺降低零部件碳排放,适配小米汽车环保需求。
第 3 家:德赛西威
细分领域: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
行业地位:全球汽车电子百强第 89 位(2023 年),国内智能座舱市占率第一,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市占率超 20%。
技术优势:搭载高通 8295 芯片的 G9SH 平台支持多屏互动与 AR-HUD,电子后视镜(CMS)通过国标测试,全栈式解决方案适配小米 SU7 Ultra;与禾赛科技联合开发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方案提升 AEB 准确率,集成 5G-V2X 通信模块支持智能网联功能。
第 4 家:拓普集团
细分领域:底盘系统、智能驾驶系统、热管理系统。
行业地位:国内汽车底盘轻量化龙头,空气悬架市占率约 15%,热管理系统配套特斯拉、蔚来等车企。
技术优势:铝合金副车架与电子驻车卡钳(EPB)缩短制动响应时间 30%,一体化压铸后舱实现整车减重 10%;与小米联合开发智能刹车系统(IBS),电子膨胀阀精度达 ±1%,适配小米汽车全域热管理需求。
第 5 家:华域汽车
细分领域:汽车内外饰件、车灯、智能驾驶。
行业地位:国内最大汽车零部件企业,2023 年营收 1685.94 亿元,座椅、车灯市占率第一。
技术优势:提供一体化环保座舱内饰,LED 矩阵大灯与自适应远光系统应用于小米 SU7;参股 Momenta 布局自动驾驶算法,与博世华域合作开发线控转向系统,支持 L3 级自动驾驶冗余需求。
第 6 家:银轮股份
细分领域:热管理系统、尾气后处理。
行业地位:国内热交换器行业龙头,换热器产销量连续十年居前,新能源热管理市占率约 15%。
技术优势:全域热管理五域联动架构提升小米 SU7 冬季续航达成率 27%,热泵效率提高 300%;为小米机器人提供微型液冷系统,散热效率提升 40%;尾气后处理系统适配国七标准降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