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战胜利后,周作人作为文化汉奸被判处死刑,子弹都上膛了,却被胡适等人联

静山柔水含情 2025-04-17 08:39:14

1945年抗战胜利后,周作人作为文化汉奸被判处死刑,子弹都上膛了,却被胡适等人联名救下,改判10年监禁。1949年他出狱后战战兢兢给毛主席写了封信,本以为会石沉大海,没想到毛主席随口一句话,竟让这个背负骂名的文人后半辈子有了着落——您猜毛主席说了啥?咱从头唠。 周作人在新文化运动里可是响当当的人物,一手散文写得比他哥鲁迅还温润,可偏偏在抗战时走了错路。1937年北平沦陷,别人都往大后方跑,他偏留在原地。起初说要守护北大校产,后来却接了伪政权13个官职,从教育总署督办做到东亚文化协议会会长,明眼人都知道,这“文化保护”的幌子底下,是实打实的汉奸行径。 1945年戴着手铐进监狱时,周作人还穿着长衫,鼻梁上架着副圆框眼镜,像个教书先生。法庭上他辩解说“曲线救国”,底下听众嘘声一片:“您当伪职时给日军刊物写文章,劝中国青年‘亲善’,这能算救国?”判决书下来是死刑,文化界炸开了锅。有人说“该杀”,比如老舍就骂他“晚节不保”;也有人叹气,像胡适就说“他懂希腊文,中国没几个,杀了可惜”。 关键时刻胡适、蒋梦麟这些老相识联名求情,说他没直接杀人放火,留着翻译古籍也是个用。国民党想想也是,就改判14年,后来又减到10年。周作人在牢里每天翻译《希腊神话》,监工看他字写得工整,还偷偷多给两张草纸。直到1949年初,李宗仁搞“和谈”释放政治犯,他才揣着译稿踏出牢房,头发都白了一半。 这时候周作人面临两难:去台湾吧,那边早把他当附逆文人;留大陆呢,共产党能容得下他?犹豫半个月,他咬咬牙写了封6000多字的信给毛主席,把自己当伪职说成“忍辱负重保护文化”,末了卑微地求:“能让我翻译点书就行,房产别没收。”信送出去仨月没回音,他天天在院子里转圈圈,直到某天街道办的人来通知:“去人民文学出版社报到,译希腊文的书。” 原来毛主席看完信后笑了:“这周作人啊,文化汉奸是实锤,但懂希腊文的全中国找不出五个。关着浪费,不如养起来译书,省得出去乱说话。”就这么着,周作人成了出版社的编外译者,每月领200元稿费,后来涨到600元——这在50年代可是高收入,够买200斤猪肉了。他躲在八道湾的老宅里,每天对着希腊文典籍翻译,《伊索寓言》《卢奇安对话集》都是那时候翻的,不过书里没署他名字,只写“译者”。 有人说毛主席这是“化污点为功用”,您还别说,周作人译书确实有两下子。他懂日文、英文、希腊文,译笔带着六朝散文的韵味,连钱钟书都悄悄说“他的希腊文译得比我好”。但老百姓不买账,路过他家门口还指着骂“汉奸”,他就低头加快脚步,镜片后的眼睛躲躲闪闪。1956年鲁迅逝世20周年,他受邀参加纪念会,刚上台就有人喊“打倒文化汉奸”,还是周扬打圆场:“他翻译工作对人民有益,既往不咎嘛。” 晚年周作人过得挺安静,每天译书、喝茶、记日记。他写日记用毛笔,字小如蝇,连买块豆腐花多少钱都记。1967年他突发心脏病,倒在马桶盖上,手里还攥着半张未译完的稿纸。临终前几年,他偷偷给香港友人写信,说“希望死后墓碑只刻‘周作人’三字,别写生平”——他知道,那顶“汉奸”帽子,到死都摘不掉。 如今再看这事,毛主席当年那句“养起来做翻译”,其实藏着大智慧:既没姑息他的附逆之罪,又没浪费他的学识。周作人后半辈子译了200多万字,本本都是精品,可每本书出版时,他都要在译者简介里加一句“该译者历史上有过附逆行为”。您说这人矛盾不?一边想靠译书赎罪,一边又清楚自己洗不白。或许就像他译的《伊索寓言》里说的:“狼披上羊皮,终究还是狼,但羊皮能救人,总比撕了好。” 历史有时候就像老北京的胡同,曲里拐弯见真章。周作人这样的文人,在大时代里走错了路,却因一技之长得了个转身的机会。毛主席没杀他,也没捧他,就像对待一块有裂痕的古砚——裂痕在那儿摆着,但墨还能研,字还能写。这大概就是老一辈常说的:“人非圣贤,有错能改,用到实处,也算没白活。”

0 阅读:121

评论列表

用户21xxx49

用户21xxx49

5
2025-04-17 09:45

还是毛主席宽容,周作人有罪,但是杀了也没啥意思,留下为人民服务。

用户10xxx13

用户10xxx13

2
2025-04-17 10:20

毛公乃至伟之人。

猜你喜欢

静山柔水含情

静山柔水含情

静山柔水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