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时任杭州市委第一书记的张子石被撤销一切职务,此后他从世人的视线中彻底消失,似乎从未存在过。鲜为人知的是,张子石是康生唯一的儿子,他之所以姓张,是因为康生的原名是张宗可。 张子石,原名张玉珉,1916年出生在山东胶县,也就是现在的青岛市黄岛区。他是康生和陈宜的独子。康生这名字在党内老一辈里响当当,地位不低。张子石小时候家境挺好,住在青岛,日子过得舒坦。他从小就聪明,学习上从不含糊,后来考进了山东大学化学系。那年头能上大学的可不多,他还拿了个学位,毕业后没闲着,直接投身教育事业。 他在青岛干过不少教育口的活儿,当过青岛第三中学的副校长兼教导主任,后来又升到青岛第二中学校长,还做过青岛市教育局长。别看他官不大,干起活来真有两把刷子。学生们都说他讲课有意思,能把枯燥的化学讲得跟讲故事似的,通俗易懂,还总能蹦出几句让人拍手叫绝的话。同事也服他,觉得他管理学校有条理,思路清晰,特别会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除了教书育人,张子石还有个爱好——书画。书法写得苍劲有力,画画则是柔中带刚,山水花鸟都拿得出手。这本事估计是从小跟康生学的。康生自己就爱摆弄笔墨,家里老有这些东西,张子石自然也沾了光。他画画写字不光是消遣,还真有点水平,圈子里的人看了都说好。这爱好后来陪他走过了大半辈子,成了他人生低谷时的精神寄托。 张子石在教育圈混得风生水起,可到了1970年代,他换了跑道,进了政界。1975年,他被调到浙江杭州,当上了杭州市委第一书记,还兼着省委常委和省革委会副主任。这官儿不算小,前途看着挺亮。作为康生的儿子,他在政治上多少有点背靠大树的感觉。那时候,康生的影响力还在,他儿子自然也跟着沾光。 可这好日子没过几年,1978年风云突变。康生因为文化大革命的事儿被翻旧账,死了几年后还被追责,骨灰都给挪出了八宝山。这事儿一出,张子石的日子就不好过了。那年头讲究出身,谁跟谁沾亲带故都得查个底朝天,他作为康生唯一的儿子,哪能躲得过去?秋天的一天,他还在办公室忙着,上面直接下了文件,宣布他一切职务被撤,当场就得走人。从那以后,他就像被橡皮擦抹掉一样,消失得干干净净。 老百姓议论开了,有人说他被抓去审查了,有人说他跑外地躲起来了。他家门口一下子冷清了,连熟人都不敢靠近。张子石这辈子的高光时刻,就这么画上了句号。仕途没了,他整个人也像是被时代抛弃了。 张子石没跟命运死磕,收拾收拾就回了山东老家。他挑了个不起眼的小村子住下,改了名字,低调得不行。每天早上,他穿件旧布衣,戴个草帽,带上几幅画和字,走路去集市摆摊。摊子简简单单,就一张桌子几块布,他往那儿一坐,等人来看。画的多是山水花鸟,透着股闲散味儿;字写得硬朗,看着挺有劲道。村里人就知道他是个老画师,话不多,谁也没想到他过去那么显赫。 他靠卖画赚点小钱,够吃饭就行。没事就在自家院子里写写画画,院里那棵老槐树是他最爱待的地儿。夏天坐在树下,盯着纸上的墨迹,能看半天。日子过得平淡,可他心里好像挺知足。不跟人吵,也不提以前,就这么安安静静地活着。时间一长,头发白了,背也驼了,可他拿笔的手还是那么稳。 就这样,张子石过完了后半辈子。90岁那年,他在睡梦里走了,没闹出啥动静。子女回来收拾东西,发现屋里全是画稿字帖,有些都黄了,但收拾得整整齐齐。村里人听说他的过去,才知道这老头原来这么不简单。他的故事,就像一本书,翻开来有起有落,看完让人心里五味杂陈。 张子石这一生,真是够传奇。从政坛到田野,从风光到平淡,既是个人的起伏,也是那段历史的写照。你觉得他这辈子怎么样?有没有啥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1978年,时任杭州市委第一书记的张子石被撤销一切职务,此后他从世人的视线中彻底
混沌于浮云
2025-04-16 23:16:43
0
阅读: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