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46岁的林纾刚丧妻不久,青楼头牌谢蝶仙便让人送来四只特大的柿饼,林纾打开一看,只见每个柿饼都被咬过一口,还留着齿痕,带着脂粉香气,林纾看后哈哈大笑,随后让人给谢蝶仙送去几条鱼和一首诗。 这是林纾第一次知道谢蝶仙,正当自己丧妻丧子苦闷之际,能有这样的红颜知己安慰,看似是桩美谈。 林纾饶有兴致的将东西拿了出来,却不成想柿饼上竟然有着如出一辙的咬痕,只看痕迹,就知道这是个“樱桃小嘴”。 而家仆见此已经羞红了脸,这当然是一种调情的方式,但是两人的身份相差甚远,是何时有了牵扯的? 说到底,谢蝶仙这个有颜的妙人是为林纾之才倾心,他虽然即将年过半百,但是却才华过人,在翻译界是名副其实的泰斗人物。 尤其是那部《巴黎茶花女遗事》译本,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啧啧称奇。 他生活的这个是文坛发生巨变之时,而他也因其思想备受争议,年幼家贫,但他却一心想着读书,他对读书的热忱已经到了“不读书便入土”的地步。 所以,不管是听墙角还是捡破烂,都想尽办法在学堂附近寻找有用的学习资源,通过他呕心沥血的努力和东拼西凑后,他的阅读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但是他自己还不满足,在科举考场上证明自己的实力之后,他的名气也打开了。 之后又在学堂中当老师,日子过得倒是十分闲适,但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他的厄运很快便来了。 家中的妻儿接二连三的离世,这对他造成了极大的打击,甚至开始一蹶不振。 好在这时候,有好友拉了他一把,也正是这只援手,让他在这样的泥潭中抽身。 也正是这个时候,一代大翻译家即将诞生,但令人惊奇的是,他压根就不通外语。 在很多人眼中,他就是一个“老学究”,怎么能干翻译这样的事呢? 但事实是,他在好友的口述当中,妙笔生花,将原文的大意以文言文形式完美的展现出来,其中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小设计,让情节更加引人入胜。 这些绝妙的译本意外的在国内市场上很受欢迎,社会各界都在欣赏,不管是北大校长还是青楼头牌,都对着他的作品赞不绝口。 尤其是那本《巴黎茶花女遗事》,更是将他的名气推至顶峰,他一生都没接触过外面的世界,但是却在作品当中为当时的国人,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除了这些译本,他还有许多针砭时弊的作品,言辞犀利,对于底层民众,尤其是那些备受压迫的女人,他也勇敢发声。 这也正是谢蝶仙欣赏他的原因,面对众多“庸俗”的追求者,她都不为所动,即使是真金白银捧在她面前,她也不见得能多看几眼,但这个有风骨的古文名家,却实实在在让她折腰。 她也是个“新潮”的女子,否则也不会爱看那些思想开方的国外译本。 也正因如此,她敢于大胆求爱,于是,便用咬过的柿饼相诱,在她看来,这件事一定能够成功。 可东西到了林纾那里,却被没有发挥她想要的作用,反而是得到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回复。 东西拿在谢蝶仙的手中,她便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不留宿孽累儿孙,不向情田种爱根。绮语早除名士习,画楼宁负美人恩。” 这很明显就是谢绝的意思,她气恼的将东西扔了,心中想着:怪我看错了人,没想到,竟也是个被世俗所累的。 而林纾不在乎这些看法,对他来说,任何事都不能强求,不管是文字还是生活。 在新旧交锋的激烈对战中,他便是典型的两者相融,以至于让鲁迅都“又爱又恨”,而他不仅活的精彩,也让作品在历久弥新的变革中,不断光芒乍现。 参考资料: 人文大家林纾 《巴黎茶花女遗事》翻译出版前后 《林纾的翻译》 《巴黎茶花女遗事》)
1898年,46岁的林纾刚丧妻不久,青楼头牌谢蝶仙便让人送来四只特大的柿饼,林纾
彩云飘悠念君归
2025-04-16 20:06:28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