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抗美援朝志愿军58师接到命令北撤,忽然在附近听到美军动静。作战经验丰富的师长瞬间意识到不对劲,最后抗命没有撤退。正是他决策准确,拯救了志愿军,没有他,美军本极为接近击败中国! “警戒!”突然响起的声音,让正在忙碌的队伍,整齐划一停下手中整理的活计。58师师长黄朝天敏锐的发现了金属摩擦和引擎的轰鸣声。 他连忙下令让侦察兵去探探情况。“报告!发现美军先头部队的靴印”侦察兵探索回来说道,经验老到的黄朝天立马意识到美军这是要包抄他们的后路。 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结束后,志愿军因后勤补给线拉长,准备在5月16日开始全线向北撤离。 美军总司令捕捉到战机,当场制定方案,以机械化部队为箭头,沿汉城至春川公路快速穿插,他的目的是在华川地区彻底断掉志愿军东西线联系。 东线后勤枢纽,囤积着2000多吨弹药和药品,更是60军、20军北撤的必经之路。 军部电台因山区地形失联,友邻部队已按计划北撤,全师弹药仅存基数的30%,伤员还未转移。 但是美军一旦占领了华川,正在撤退的27军、20军就会被拦腰斩断,整个东线志愿军都会陷入险境。黄朝天面临无比艰难的选择:“是退?还是战!” 黄朝天暗骂了一声,立马召集将领开紧急会议。作战科长摊开地图:“按兵团命令,我们必须在12小时内到达集结地”。 黄朝天盯着地图上那道代表美军的蓝色箭头,拍着桌子站起来:“丢了华川,后面三个军都要掉脑袋!抗命的责任我来担,就算被枪毙,也要先打完这一仗!” 他一把抓起电话:“173团抢占594高地,174团死守华川水库大坝,师属炮兵营把所有炮弹压到公路两侧!” 全师就地转入防御,在7公里正面摆开4道防线。最危险的是右翼的940高地,这里俯瞰整个华川盆地,是美军机械化部队的必经之路。 173团3营营长赵连山接到命令时,全营仅剩120人:“人在阵地在,绝不让坦克爬上公路!” 他们用集束手榴弹、爆破筒组成反坦克阵地,在阵地前埋设百余枚迫击炮弹改造成的诡雷。 5月22日,战争一触即发,炮火声瞬间响起,美军榴弹炮齐射半小时,直接削去前沿阵地半米土层。随后,30辆坦克引导步兵发起冲锋。 173团战士从战壕里爬出来,用反坦克手雷炸断第一辆坦克履带,趁敌军队伍混乱时,隐蔽在岩石后的轻重机枪突然开火,第一波进攻仅15分钟就被击退。 美军改变战术,集中力量攻击右翼940高地。美2师师长凯泽少将自信的夸下海口:“天黑前拿下华川!” 但他没想到,志愿军在近乎无工事的情况下,用“小兵群战术”让美军寸步难行,第一天仅前进800米。 5月25日,173团3营打到最后只剩27人,营长赵连山左臂被炸断,仍用牙齿咬开手榴弹保险栓拥着敌人同归于尽。 黄朝天不得不将师警卫连、文工团都派上阵地,自己则蹲在前沿指挥所,每15分钟向各团询问伤亡情况。 5月28日转折终于出现。美军集中两个团兵力,飞机的掩护下发起“最后的冲锋”。 随后,172团预备队从反斜面杀出,战士们端着刺刀冲进敌人队伍,与美军展开近身厮杀。 这一天,美军在阵地前留下了300多具尸体,却始终没能突破核心防线。 5月31日,援军部队27军79师终于到达,在华川北侧完成对美军的反包围。此时的58师已经伤亡惨重,全师的战斗力不足5000人,但阵地仍牢牢控制在手中。 当黄朝天见到前来接防的战友时,这个铁骨汉子第一次红了眼眶:“快去告诉军长,华川没丢!” 这场被称为“朝鲜战场的斯大林格勒”的战役,让黄朝天从“抗命者”成为“救命将军”。 1952年,他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58师173团3营被志愿军总部授予“钢铁营”称号,12名战士获“一级战斗英雄”殊荣。 权威资料来源:《华川阻击战:朝鲜战场阻敌典范之仗》——光明网
彭总本来确是想杀人立威的,毕竟四野横扫南中国以后,多少有点骄兵悍将的的意思,如果
【16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