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赤海峡的灯塔在暮色中明灭,照亮了满载谷物的平底船。一艘拖轮缓缓驶过仅12米深的航道,船尾螺旋桨搅起褐色浊浪。这便是世界上最浅的海,亚速海的日常图景。

亚速海位于黑海东北部
亚速海是一个陆间浅盆
在乌克兰与俄罗斯交界之处的南缘,有一片被克里米亚半岛环抱的蔚蓝水域,这便是亚速海——地球上最浅的海。
这片陆间海向南经刻赤海峡与黑海相连,如同黑海向北方延伸的臂弯,形成大西洋水系中最深入内陆的海域。从直布罗陀海峡算起,船只需穿越地中海、马尔马拉海和黑海三重门户,才能最终驶入这片低浅水域。

亚速海形似不规则的三角,南北伸展约340公里,东西最宽处达135公里,总面积约3.76万平方公里,接近两个北京市的大小。
海滨西侧矗立着长达113公里的阿拉巴特沙嘴,如同一道天然堤坝将其与沼泽般的锡瓦什湾分隔。东北部的塔甘罗格湾则像嵌入陆地的巨大水盆,成为海域内最大的海湾。海岸的西、北、东三面是沙洲与潟湖交错的低地,南岸则多为石灰岩构成的高地,参差起伏。

克里米亚半岛东边有一条长长的沙嘴
世界最浅的海
“海无底”的夸张说法在亚速海面前彻底失效。这片海域的平均深度仅有7-8米,相当于两层楼的高度;即便在最深处的中心区域,水深也仅14-15米,甚至不及一艘大型邮轮的吃水线。而东北部的塔甘罗格湾更是浅得惊人,甚至部分水域深度不足1米!
亚速海退潮时,大片淤泥裸露,一些水域当地人甚至可徒步涉水。若将全球海洋比作深潭,亚速海则更像一个巨大的浅水池塘,其水体总体积仅约290立方公里,不足中国渤海的七分之一。平均两米的深度,与平均深度3795米的世界海洋均值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亚速海(sea of azov)深度明显比南边的黑海(black sea)更浅
亚速海为什么这么浅?
亚速海之“浅”并非偶然,附近两条奔腾的大河——顿河与库班河,如同输送泥沙的巨型管道,每年将数百万吨沉积物倾泻入海。
尤其在春季融雪期,裹挟着黑土高原养分的浑浊河水汹涌而至,使塔甘罗格湾以每年数厘米的速度被淤泥填高。

库班河和顿河是亚速海主要泥沙来源
这些淡水不仅带来沉积物,更大幅稀释了海水盐度,使得东北部海域盐分仅9‰-11‰,几乎接近淡水,与盐度高达30‰的黑海形成鲜明对比。
海底地形如同被熨斗抚过般平坦,自四周向中心微倾,缺乏深海盆地的陡峭构造。在地质史上,亚速海直到约250万年前的第四纪才基本定型,期间多次与里海、地中海分合相连,始终未形成稳定的深水环境。加之海域封闭性较强,水体交换缓慢,泥沙得以年复一年安静沉淀。

海的附近河流很多,还是重要的农业区
浅海对航运的双刃剑
“水浅难行船”的谚语在亚速海得到印证。风暴席卷海面时,浅水与强风结合会掀起高达5.5米的巨浪,而海底淤泥被搅动上涌,更让海水浑浊如泥汤。
2007年11月的一场强冷下山风肆虐刻赤海峡时,瞬时风速达25米/秒,浪高4.5米,导致五艘货轮接连倾覆。其中“伏尔加石油139”号油轮拦腰折断,千吨原油泄漏,生态灾难的阴云笼罩海峡。

一些港口和航道
对于吃水超过5米的远洋船舶而言,亚速海如同布满暗礁的迷宫。货轮必须严格遵循疏浚航道行驶,稍有不慎便会搁浅。塔甘罗格湾等区域更是大型船只的禁区,仅能通行平底驳船和小型渔船。
即便在平静期,货船也需频繁疏浚维护航道,航运效率大打折扣。而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的冰封期,海面冻结成白色冰面,破冰船成为航行必要的引路人。

俄国在亚速海唯一出口处修建了一座桥
最浅之海并非一无是处
尽管浅海限制了航运,亚速海仍滋养着两岸。顿河与库班河注入的丰富营养物质,在温暖浅水中催生出惊人的生物量。这里曾孕育80余种鱼类和300多种无脊椎动物,沙丁鱼群如银带般涌动,鲟鱼、欧鳊在淡咸水交汇处繁衍。上世纪鼎盛时期,年捕捞量高达150万吨,渔汛季千帆竞发的景象曾是沿岸居民的共同记忆。

亚速海海滨
四条水运动脉在此交汇,编织成密集的物流网络。顿河-伏尔加运河向北连通里海,库班河航道深入高加索腹地,刻赤海峡向南打开黑海门户,而马里乌波尔港则成为乌东钢铁出口的咽喉。
尽管大型船舶受限,中小型货船仍可借内河航运体系,将顿涅茨克的煤炭、罗斯托夫的农机运往远方。主要港口塔甘罗格、别尔江斯克、叶伊斯克虽无巨轮停泊,却凭借河海联运优势,成为区域贸易的毛细血管。

亚速海的船只可以借助顿河进入其他海域或者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