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时间不到,广岛和长崎已经挤满了日本人!都说原子弹轰炸后,辐射至少得持续百年,

住顶楼小邹 2025-04-16 02:38:17

百年时间不到,广岛和长崎已经挤满了日本人!都说原子弹轰炸后,辐射至少得持续百年,他们难道是不怕死吗? 走在今日繁华的广岛、长崎街头,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和现代化都市景象,许多人心中或许会浮现一个疑问:这里不是曾承受了原子弹的毁灭性打击吗? 传说中核辐射的阴影不是会笼罩百年之久吗?为何这里又能如此生机勃勃?这些人难道都不担忧吗? 许多人印象中核爆区域会长久荒芜,这个观念并不完全适用于广岛和长崎的特殊情况。关键在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军投下的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采取了空中爆炸的方式,在距离地面约600米的高度引爆。 这种设计旨在最大化冲击波和热量对城市的破坏范围,也因此极大地改变了核辐射的残留模式。 瞬间释放的初始辐射,主要是伽马射线和中子,虽然带来了即时且致命的伤害,但其作用时间极短。真正的长期威胁来自残留辐射,它源于被中子激活的地表物质和核裂变后散落的放射性尘埃。 然而,由于是空中爆炸,绝大部分放射性物质随着巨大的蘑菇云被带入高空并扩散,并未大量直接沉积在城市地面。 落地残留物中,不少是半衰期相对较短的同位素,如碘-131,其放射性在几周到几个月内便显著衰减。虽然也有铯-137等长寿命同位素,但相对量较少,并在后续的风雨侵蚀和土壤自我净化中浓度不断降低。 回想当年原子弹爆炸瞬间,广岛和长崎——这两座战时日本的军事工业重镇与港口枢纽,顷刻间化为焦土。 爆炸中心的高温与冲击波,以及早期辐射夺去了广岛约14万人、长崎约7.4万人的生命(此为爆炸后数月内的统计)。 城市的基础设施荡然无存,幸存者面临的是难以想象的创伤和废墟。 战后初期,对辐射的恐惧确实延缓了大规模重建的步伐。直至1946年,经美国专家团队详细监测,确认大部分区域的辐射水平已降至相对安全的标准,重建工作才谨慎启动。清理瓦砾、处理受污染的表层土壤和水源,都是降低环境风险的重要步骤。 1949年,日本政府通过立法为两座城市的复兴提供了保障。此后的数十年间,广岛和长崎在细致规划下逐渐重生。到了上世纪70年代,城市不仅恢复,人口甚至超越了战前。 如今超过120万居民生活在广岛,约45万人居住在长崎,它们已是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背景辐射水平与世界其他城市无异。 但这绝不意味着核武器的创伤已被抹平。那些直接暴露在高剂量辐射下的幸存者,即“被爆者”,许多人终身承受着癌症风险增加等健康后遗症的折磨。 广岛和长崎的复苏,是在特定的爆炸方式和艰苦卓绝的长期努力下才得以实现。它警示着世人,核武器的破坏力深远而复杂,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与重建更凸显其珍贵。 参考:原子弹辐射对健康影响被过分夸大——2016-08-16·新华社

0 阅读:78
住顶楼小邹

住顶楼小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