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解放军授衔这天,毛主席调侃陈赓说:“怎么样,跟我干比跟蒋介

蜀山史道 2025-04-16 00:14:00

1955年9月27日,解放军授衔这天,毛主席调侃陈赓说:“怎么样,跟我干比跟蒋介石干有出息吧?”陈赓却回:“我的大将军可不是你给的,是李聚奎给我的”。

1955年秋,北京,开国将帅们齐聚一堂,共和国第一次授衔仪式正在进行。

毛泽东讲:“怎么样,跟我干比跟蒋介石干有出息吧,我看蒋介石给不了你大将军!”陈赓不“买”毛主席的账,他笑哈哈地说:“我的大将军可不是你给的,是李聚奎给我的。

其实他们之间的故事,远比人们看到的要复杂得多,也更能体现那个时代的革命友谊。

李聚奎和陈赓的相识,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彼时,李聚奎是红一军团的一名指挥员,以作战勇猛、指挥果断而闻名。

陈赓则在红四方面军担任重要职务,他的军事才能和灵活战术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两人虽然性格迥异,一个内敛稳重,一个开朗外向,却因为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经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他们并肩作战,互相扶持,共同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

无论是雪山草地上的艰难跋涉,还是突破敌军封锁线的惊险战斗,都见证了他们之间牢不可破的兄弟情谊。

时间来到1955年,授衔仪式前夕,关于军衔的评定,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陈赓和李聚奎也不例外。

陈赓,一向以幽默风趣著称,他半开玩笑地对李聚奎说,听说评大将有个硬性条件,必须在红军时期担任过师长,他担心自己之前的履历没有明确的师长任命,可能会影响评衔。

李聚奎,一如既往的认真,他把陈赓的话当真了,他开始四处奔走,积极寻找陈赓担任过师长的证据。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找到了相关资料,并向负责授衔工作的徐立清等人提供了证明。

陈赓得知此事后,既感动又好笑。他知道李聚奎的老实劲儿又犯了,但他心里也十分清楚,这份认真背后,是李聚奎对他真挚的兄弟情谊。

将军们对李聚奎的尊重,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战功,更是因为他高尚的人品。

在“AB团”事件中,即使面临巨大的压力,他也拒绝作伪证,坚守自己的原则。西路军失败后,他历经千辛万苦,千里乞讨,最终找到了党中央。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敌人的围困和诱惑,他始终不渝,坚贞不屈,这些事迹,都展现了李聚奎的正直、忠诚和坚韧。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李聚奎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战友们的尊重和信任,他的人格魅力,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周围的人。

1955年的授衔名单中,并没有李聚奎的名字,当时,他正在石油部工作,直到1958年,李聚奎回到军队后,他的军衔问题才被提上日程。

对于总干部部来说,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李聚奎的资历和贡献,授予上将军衔似乎低了,但授予大将军衔又似乎高了。

就在他们准备征求李聚奎的意见时,李聚奎主动表示,就低不就高,上将就足够了。

李聚奎的谦逊和豁达,让总干部部松了一口气,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了李聚奎的上将军衔,一位受人尊敬的上将,一位将中之圣的上将,就此诞生。

杨得志将军对李聚奎的敬重,在军中是出了名的,一次老同志聚会上,杨得志提前到达会场,特意站在门口迎接李聚奎。

他亲自搀扶着李聚奎找到座位,并一直等到李聚奎坐好后,自己才落座。这一幕,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杨得志对李聚奎的"高度评价",并非偶然,他曾多次公开赞扬李聚奎革命早、功劳大、打仗实在、敢打硬拼、居功不言。

这种敬重,不仅仅是对战友的肯定,更是对高尚品格的敬佩。

李聚奎和陈赓的故事,是那个时代革命友谊的缩影,他们彼此信任,互相支持,为了共同的理想并肩作战,他们的故事,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0 阅读:192

猜你喜欢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