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吴京之前被捧得那么红,而现在又被黑.....其实说白了,大家烦的是他拿爱国当流量密码,消费爱国情绪..... 银幕上的冷锋举着国旗穿越火线时,观众席爆发的掌声曾让影院地板震颤。那是2017年,《战狼2》用56亿票房将吴京推向神坛,也把“爱国硬汉”的标签焊死在他身上。
可当缅北诈骗案受害者举着中国护照求助无门时,那句“中国护照能带你回家”的台词突然成了讽刺的靶心。 电影需要造梦,但现实容不下幻觉。吴京的争议不在于塑造英雄,而在于模糊了戏里戏外的界限。成龙从高楼跳下后会坦言“钢丝吊着呢”,李连杰打完一套拳总不忘补一句“武术是表演”。
可吴京在采访中延续着冷锋的人设,把艺术夸张包装成现实宣言。
当观众发现护照背面根本没有那些字句,当“中国脸最安全”的豪言撞上海外安全事件,被反噬的不仅是演员信誉,还有被过度消费的民族情感。 爱国从来不是生意。观众反感的是把情怀当提款机,把集体荣誉感降格成票房KPI。
真正的爱国是《流浪地球》里零片酬救场的孤注一掷,是汶川地震时钻进废墟的志愿者吴京——这些沉默的付出,比任何热血台词都更有分量。 艺术可以浪漫化,但公众人物必须对现实保持敬畏。银幕英雄之所以动人,正因观众清楚虚构与真实的边界。
若把艺术修辞当作社会承诺,既低估了观众的智商,也轻慢了爱国主义的重量。吴京的困境提醒所有人:流量会反噬,真诚才是最长久的票房。